外汇查询:

质量问题有害中日经热大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 10:51 国际先驱导报

  冯维江

  中日“经热”能否维持下去,很大程度也系于日本产品能否保证质量,如果因质量问题导致两国经贸降温,付出代价的将是两国人民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近一段时间来,从农产品、食品到汽车,再到化妆品,中国市场上的日本产品在质量方面屡出事端,将多年前形成的日本产品质量过硬的“品牌红利”稀释殆尽。蹊跷的是,很多日本企业似乎甚少从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对华出口技术标准等方面入手勤练内功,而是更多地寄希望于危机公关之类的奇技淫巧,试图将治标之道长期化。

  在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做法,只会不断侵蚀“经热”已不算厚实的基础。如果说“政冷”系日本政治界的某些“精英”冥顽不灵所致,那么如果质量问题引发了中日“经冷”,日本企业界恐怕难辞其咎。

  首先,质量问题可能促成国人对日本或日货的负面态度由“民族-集体”理性维度向“消费者-个人”理性维度深化。消费者能够很容易地判断出SK-II对身体的损害,“婚礼门事件”披露出的对

本田汽车制造和设计缺陷的质疑也很快为人们所共知。种种负面事件将隐藏在一些国人意识中的对日情绪具体化、生活化,令更多的普通民众从切身利益的立场对日本产品因其质量不佳而产生恶感,对日本族群因其商家对问题产品采取推诿卸责乃至抵赖逃避的举止而更添厌弃。

  其次,质量问题的反复出现和解决失当将为民间历史情结增构微观基础。2005年春,以日本扶桑社篡改历史教科书为导火索,中国一些城市发生了民众自发的反日游行。值得玩味的是,2005年两国贸易额达1893亿美元,连续第七年突破纪录;而同年日本对华投资也创历史新高。在示威游行期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部分普通民众并不介意用日货;索尼驻北京代表认为该公司销售没有受到影响,而且也不担心会有影响;香港欧洲银行的一名

零售业分析师还指出,消费者购物注重的是质量,而不是政治。

  可见,彼时历史情结对经济现实的影响尚弱,但如今质量问题却可能为历史情结增构现实基础。

  第三,质量问题将可能减少日本对华出口。以前,国人对国货有“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复杂情绪。近年来,中国产品在质量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售后服务方面也取得不错的进展,另一方面,日本对华出口产品却暴露出越来越多的质量问题。相形之下,本国产品的

性价比大幅提高,这种情况下高调喊出支持国货的口号,就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后顾之忧。所以,部分日本产品很可能逐渐被“替代”出中国市场,对于日本对华出口而言,这样的威胁是切实存在的。

  论语上有句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从商业行为上看,经贸活动也需要有“德”,才能广聚顾客、利通万里。落足在产品上,这个“德”就是产品质量;落足在商家上,这个“德”就是诚信。中日“经热”能否维持下去,很大程度也系于日本产品能否保证质量,系于日本商家对问题产品能否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拿出满意的善后措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