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掌握人民币衍生品话语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 08:18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杨 涛

  ● 金融成为制约经济效率核心

  ● 掌握人民币衍生产品主导权

  ● 以创新分享金融全球化成果

  ● 获得风险化解创造收益途径

  2006年,中国金融体系开始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的挑战,而监管部门和市场共同推动的多项重大金融改革也呼之欲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经济建设和市场化改革走到今天这一步,金融因素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效率全面提高的核心环节,而金融资源浪费也是当前粗放型经济中没有引起普遍重视的一大弊端。对此,只有把全面金融创新融入到“建立自主创新国家”的总体战略中,促进金融改革深化与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才能使实体经济增长获得长期动力。

  联系1979年以来的改革历程,就特定角度来看,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以财政改革为动力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围绕“放权让利”展开的改革,赋予了地方政府和企业主体较大的自主权,很大程度上是以财政体制变迁所释放的活力支撑了经济高速增长。第二阶段应该始于当前阶段,表现为摆脱金融改革的落后,释放现代金融要素的巨大能量,以金融体制改革来带动新时期经济增长。我们认为,2006年也许是这样一个重要转折点,不仅由于

人民币汇率、国有银行上市、新的金融产品即将推出、外资银行将全面介入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汇聚,而且也是由于监管部门、市场各方、国内外研究者都已敏感地察觉,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全面发挥金融作用的地步,突破传统理念局限和认识不足,以创新战略来推动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现代金融体系,才是当前改革的重中之重。

  总的来说,金融改革深化的趋势必然带来一个金融创新时代,能否顺利过渡到这一时期,决定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运行的质量是否有所飞跃。当前,为了更好地迎接金融创新时代,最为重要的是必须尽快掌握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的主导权和定价权,从而在未来推进的金融产品创新中居于主动地位。近年来,境外离岸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额不断上升,其中最活跃的产品是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可以对人民币远期汇率进行交易可以不必持人民币进行结算,而用国际上主要的可兑换货币报价、交割。随着

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强,近两年高峰日均成交金额超过10亿美元。8月28日,美国最大的期货交易所CME又推出人民币期货与期权交易品种,为市场提供规避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的工具,加上近期各界关注的新加坡推出基于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这些都使人们感到在本币衍生品市场“狼来了”的担忧。应该说,我们的担心不仅仅是丧失境外本币产品的主导权,而且是在外资银行逐渐进入国内市场后,由于国内银行大多缺乏产品设计能力和定价能力,会全面丧失国内市场本币产品的“话语权”。

  实际上,掌握本币产品的主导权和设计定价权,已经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和参与全球化进程无法回避的重大挑战。众所周知,国际贸易中我们是大买家,但却缺少国际定价话语权,过去的国际贸易谈判中我们也曾深受其害,而在衍生品市场发展中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一方面,建立在衍生品市场基础上的国际金融中心会给一国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和资源低成本利用。对主要的国际衍生品定价中心,其所在国家都从中获得了巨大利益,由金融产品话语权进而获得相关商品的定价权。只有赶上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末班车,我国才能在维护金融安全基础上分享金融全球化成果,并逐渐摆脱在商品现货贸易中的被动性才能在现货交易中获得风险化解和创造收益的途径,并通过“大买家”的地位利用金融技术获得更多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在进入国内市场后,在不加限制的情况下具有绝对的本外币产品交易优势,国内银行的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空间将被挤压殆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这些,我们还无法奢谈对外币产品的话语权,起码应该立即在本币产品的主导权上做文章。基于长远眼光,单凭对外限制政策无法使我们真正掌握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命运,而应迅速建立有利于产品创新的监管体制,促进以银行为核心的市场主体内生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