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风险投资热潮中的冷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 13:45 《经济》杂志

  VC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创业者的激情也空前高涨,但是整个市场并非像看上去那样完美

  文/本刊记者 刘建辉

  2000年正值互联网泡沫最大的时候,美国ePlanet基金刚刚成立不久,他们的中国合伙人孙文海建议在中国投一些项目。ePlanet基金的LP(limited partner出资人)很不理解,他们问孙文海和其他的GP(general partner 合伙人):为什么你们愿意把钱投向一个不是WTO成员国的国家呢?在他们看来,那个时候投资中国充满风险。

  然而仅仅三五年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今年6月中旬,在著名风险投资中介咨询公司清科集团主办的“2006年中国创业投资中期论坛”上,清科集团副董事长吕谭平说,今年上半年到现在,美国有关的投资论坛会议,每三个会就有两个讲到中国。再也不会有人对到中国投资表示不理解了。

  再看ePlanet基金,从2000年到现在,在中国已经投了11个项目,其中已经有4家公司上市了,包括百度、空中网、

分众传媒和龙琪公司。孙文海对他们当初的决断感到非常庆幸,他说:“我们恰恰好在所有的经济腾飞之前进入了市场,进行了投资。”

  在ePlanet基金进入中国之后,更多的外资VC(Venture Capital 风险投资,也称创业投资)不约而同地进入中国,直到现在这种势头仍然没有放缓的迹象。另外,这两年市场上突然涌现一批本土基金,他们的资金规模有的并不逊于成名已久的外资VC。

  VC的数量不仅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认为这是大势所趋:“从VC募资的情况来看,规模越来越大,以前是3000万,现在就可能是1个亿了;可能今年管3亿美元,明年就是5亿美元了。”据华登国际基金合伙人江善颂介绍,华登国际在中国的决策层只有六个人,却掌握着16亿美元,短时期会超过20亿美元。

  基金规模越大,投出去的钱自然也就越多。2005年以前,很多基金的决策机构都不是在中国,而是在美国或其他地方,因此他们在中国的投资受到很大限制。2005年以后情况不同了,很多外资VC都把决策权授给他们的中国合伙人,因此中国项目的决策效率大大提高。根据清科公司的统计,去年上半年VC的总投资额为3.39亿美元,今年上半年猛增为7.72美元,是去年的两倍多。

  残酷的竞争

  VC越来越多,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尽管目前中国市场上仍不断地出现新的VC面孔,但是对于大多数VC来说,不管他们是本土的还是外资的,日子都越来越艰难。

  如果留心一下就会发现,今年上半年关于新的基金成立以及新的项目融到一大笔资金的消息层出不穷。VC业界流传着一个新的说法:现在整个市场LP比GP多,GP比创业者还多。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李建光说:“两年以前,也有人问VC界有没有竞争,那个时候我们都说,中国的市场太大了,创业者太多,机会太多,总体上我们还是一个资本稀缺的市场,我们更多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但是这样的情况今天实际已经不存在了,大家之间的确存在很严重的竞争。过去VC投一个好的项目有一二十倍的回报。现在的项目经过一两年获得两三倍的回报,就已经不错了。”

  现在许多VC同时看中一个项目的情况普遍增加了。华盈创投基金创始合伙人徐传说,在决策的时间上,他们过去可以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把创业团队好好地看清楚再做决策,现在来看,有两到四个星期的时间做独立的判断已经非常幸运了。

  VC之间的这种竞争是全方位的。2005年以前,很多基金做的项目并不见得是自己喜欢的,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的项目,在美国的老板才会认同,才会投资。软银亚洲基金的决策机制转变得比较早,去年软银赛富投资基金合伙人周志雄还能感觉到他们在决策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今年以来感觉到压力明显增大了,因为很多VC都对决策机制进行了改变,基本上两个中国合伙人就能决定投哪个项目。

  中国的项目没有美国的项目回报率那么高,在美国一个项目可能有几百倍的回报率,在中国有几十倍的回报率就非常罕见了。清科集团的董事长倪正东告诉《经济》,我们最高的回报率肯定没有美国的高,但是在美国失败的项目也多,美国一般是成三败七,在中国则是成七败三。

  VC多了,向VC融资是否就比以前容易了?果真如此的话,目前应该是创业的大好时机。现实看上似乎正是如此。与以往很多论坛“论坛过半,人走过半”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期两天的“2006年中国创业投资中期论坛”现场始终座无虚席。与会者有很多是来自VC的,他们通过这样的论坛来宣传自己,希望可以吸引好的项目。不过更多的人还是创业者或者打算创业的人。他们想借此机会和VC企业,尤其是他们的负责人建立联系。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满怀信心地想从VC拿到钱。

  “只有还没有拿到钱的创业者才会如此有信心。”周鸿说。周是3721的创办者,后来担任雅虎中国区总裁,现在的身份是专做互联网企业投资的天使投资人。他曾经也是个创业者,对从VC那里融资的艰辛深有体会。周坦言他在创业初期被无数VC羞辱过,然后才学会了怎么和他们谈。

  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形成规模之前,很少会有企业想到去争取风险投资,因此当时初创企业之间在争取风险投资方面的竞争并不算激烈。现在虽然VC多了,但是寻求向VC融资的企业增加得更快。据华盈创投创始合伙人徐传介绍,过去9个月他们收到的融资计划书有500多份,但是过去一年多成为幸运儿的一共才9个项目。

  今日资本合伙人徐新也说,钱确实是越来越多,但是融资的企业也是越来越多:“以前出现一千万美元的企业,投资银行恨不得全都扑上去搞上市,现在这样规模的企业美资银行都不理了。”

  目前中国风险投资市场,一方面大量的VC携巨资进入市场寻找好的项目,另一方面海量的项目想寻找风险投资。这看上去是供需两旺,但是VC都在抱怨找不到好的项目,创业者则吐苦水说拿不到钱,所以整个市场也可以说是供需两不旺。

  VC和创业者彼此间的诉求

  信息多了,整个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就会加剧,在风险投资行业尤其如此。由于风险投资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他们并不知道VC的合伙人和决策者心里到底在想什么。那么VC到底在寻找什么样的项目?他们看中的是什么呢?创业者在寻求向VC融资时又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在接受《经济》专访时称,VC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通常有三个标准:一看行业,要选择有增强潜力的行业;二看在行业中的地位,一般要位于行业前两位;三看团队,要有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

  红杉资本的创始合伙人沈南鹏认为应该重点看人和商业模式,特别是人,也就是创业团队。因为从看商业模式来讲,VC之间的眼光有时候差别不是很大,尤其是对这个市场比较熟悉的话,有时候得到的结论比较相似。但是在看人上会有所区别。沈南鹏认为一个好的项目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团队,这样投资者就可以只管一些宏观的事情,而不用介入企业的微观管理。他认为,如果一个创业团队没有达到要求,他们不会急于对这个项目投资,想要在投资之后再对这个团队进行完善或者把这个团队整合好,是一个比较辛苦的或者说错误的想法。

  今日资本合伙人徐新介绍,今日资本前不久募到了20亿元人民币资金,正在找项目。徐新女士告诉《经济》:“赚钱是我们的理想之一,但是更大的理想是希望找到一个企业家,他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赚钱,还需要把事业做起来,做行业的领先的品牌,我们非常的希望能找到这样的企业家。”

  DCM合伙人林欣禾则非常看重创业者的信念,看创业者想不想成功。在他看来,成功和赚钱是有一些区别的,真正成功的创业者心里有一个理想,他做一件事情的出发点可能是因为这个事情能赚钱。但真正做的时候他会一天24小时专注在做事上面,钱都不重要了。

  徐新认为,企业家的诚信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把这么多的钱给他们,要他们说了算,我们不管具体经营。我们希望企业家能够做到基业常青,我们希望在困难的时候还是继续支持他们。”

  但是,周鸿提醒创业者,不要光想着从VC兜里掏钱,而应该明白有所得必有所失:“VC不是慈善家,他们投资必定是有所图的,你要看看你是否能够真正接受他们的条件。”很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都是想着如何尽快赚到钱。对此,林欣禾说,有时候钱拿的太快太早,对公司来讲并不健康。因为钱拿得容易花得也容易。如果历尽艰辛才从VC那里拿到钱,对钱就会比较珍惜,做事也会比较谨慎。

  清科集团的董事长倪正东认为,对于创业者来说,目前确实是融资的好时候。但是他同时提醒创业者,融资不是拔苗助长,今天融资可能成功,但并不代表这个企业能够成功,踏踏实实把企业做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只有当公司在拿到钱之后还能够有持续的良好表现,包括上市之后也有良好表现的时候,才能够算作成功。

  不过,对于中国的创业者来讲,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还是:如何和VC打交道并且从他们手里拿到钱?在“2006年中国创业投资中期论坛”上,周鸿告诫在座的创业者:“和VC打交道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你一定会被VC很不客气地打断你的话;你可能准备好了几个小时发表滔滔的演讲,VC只听了一句话,就会说‘这个我知道了’,然后就会问你很多问题,最后你自己感觉像傻瓜一样灰溜溜地走了。这是非常正常的。”周鸿认为,一个真正寻找投资的创业者每一次见VC都要很坦诚地接受被“凌辱”、被挑战,这是做一个成功创业者的开始。“你在屋里对着镜子练,直到最后能用清晰简洁的语言把想说的话表达出来。你要有屡败屡战的准备,见很多VC,最后才有可能拿到钱。那些在网上自吹自擂说已经拒绝了38家VC投资的话是不可信的。”周说。

  据一位VC业界的资深投资人讲,他每天都会接到很多商业计划书和电子邮件,其中有很多如果看了30秒还看不出对方要说什么,他就会弃之不顾。

  很多创业者在和VC谈时,担心他的创意被VC偷学去或者被泄露,因而不愿意和VC谈及细节问题。周鸿坦言对此非常反感:“我接触过不少的创业者,一没有经验,二没有执行力,无非是从美国抄袭了一些商业模式,而且和VC谈的时候模棱两可,不好好说。我不看好这样的人。”周鸿认为,创业者仅凭一个简单的容易被拷贝的创意是很难获得投资的。

  周鸿的话不无道理。比如博客,它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但是仅仅是基于互联网的一项功能,很容易被拷贝。尽管新浪和搜狐开博客的时间比较晚,但是他们凭借门户网站强大的实力很容易就超过了其他的先行者。

  北极光创投基金合伙人邓锋说,他们所看重的项目不一定具有技术创新,可以是产品创新,也可以是销售模式创新。邓锋认为,要看项目长期来讲能不能够赚钱,如果不能赚钱VC就不会投,如果光能短期赚钱VC也不会投,他们要看有没有长期发展潜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