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不算穷的哭穷 真正穷的没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 11:19 大洋网-广州日报

  时卫干

  据报道,北京的秋季房展会上,山东日照等滨海城市的房地产商瞄上了北京各高校的教师们,而仅在山东日照,去年以来就约有400名北京人在当地的“教授花园”小区买了房,其中90%为北大教授,部分高校教师收入高已是不争事实。

  与此同时,北大中文系副教授、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阿忆却公布了其工资单,他一个月平均从北大拿到4786元,但其月支出高达5285元,入不敷出,所以,阿忆认为,他出去做个兼职是理所当然的了。

  高校老师一直被全社会视为精英。阿忆的博客文章一公布,便引来争议无数。笔者9月初就曾断言,国庆节前收入分配问题还很可能会爆出新闻,结果不幸言中,阿忆事件再度引发全社会对收入分配问题的关注。但与之前电力、银行等

垄断行业薪酬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焦点行业是高校,不属垄断行业;这一次的对象是高校老师,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精英。

  笔者在高校读书10年,碰到过各种各样的老师:有拎着大包现金出没于上市公司会议的著名教授、有甘于清贫的大学校长、有指挥十几个研究生干活赚大钱的老板导师、潜心书斋的青年学者……高校老师之中,收入悬殊现象非常明显,处于金字塔尖的一小部分知名学者收入很高,这些人往往因为其知名度而获得大量学校之外的报酬,如讲课、课题收入、校外兼职等。但是,大部分老师没有知名度,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学校,绝对数额的确不高。但是,对于高校老师的收入,我们不应该只从绝对额上来判断:高校老师不用坐班、每周往往只需上2~4小时课、有寒暑假、比较自由等优点是其他收入更高的工作所远不能获得的,这些优势足以弥补一部分绝对收入不高对老师的负面影响。

  从阿忆的支出明细我们可以看到,阿忆有房、有车,还有两个孩子要抚养,这样的人无论按哪个标准都不能算是穷人。那为什么阿忆还要拼命叫穷,发出“俺好像已经要搭着钱为学校服务”这样的感慨呢?除了为其校外兼职作解释之外,归根结底,还是阿忆的精英情结在作怪。北大、教授、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这一连串头衔足以表明阿忆是不折不扣的社会精英,但精英一个月的收入不足5000元,而电力公司的一名普遍员工的年收入都高达10万元以上,心里失落应属自然。正如阿忆所说,他只不过说出了大家不愿意说的事实而已。

  再次回顾5月份以来全社会愈演愈烈的收入差距争议进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可怕的变化:最初的争议仅限于因垄断而孽生的某些行业收入畸高,但时至今日,以高校老师为代表的一部分社会精英阶层开始对收入现状不满,收入差距问题所涉及的行业与阶层越来越广泛。相比于全社会对垄断行业薪酬不合理的质疑,后者社会影响更大,或者这是收入差距问题在全社会范围内日益严峻的一个标志吧。

  阿忆是勇敢的,因为他说了大家不敢说的真话。精英拥有话语权,所以有能力表示对工资收入现状的不满,也会引来社会广泛关注。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沉默的大多数”远没有阿忆们幸运,对这些“沉默的大多数”的收入情况,我们却近于漠然视之。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仅为1797元,月均仅300元;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2002年城乡收入比是2.71,2005年这一比值为3.22。即便在城市,以平均收入较高的北京为例,2005年北京地区职工月平均收入仅2400元,仅为阿忆收入的半数。

  相形于阿忆这类不算穷的精英哭穷,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关心一下那些真正贫穷着的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