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幸福政治观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 00:38 21世纪经济报道
对幸福进行量化,将会遇到类似“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的边沁式测量难题。但关注幸福无疑比关注GDP要更直抵人心,笔者以为,这一提法与转变政府职能遥相呼应。 恰如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21日所说,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多是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来推动的,转变政府职能,其第一层含义自然是为了降低过高的投资率,驯服其过度奔放的GDP冲动,然而更深刻的含义却是政府在重构自身与社会以及公民个人的关系,为社会释放出更多的空间,并因此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能给公民带来安全、公正与健康的领域来。 政府不“侵入”公民个人的灵魂领域,这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但个人的幸福与否,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感受。因此政府可以提高公民幸福感的路径有两部分:一是提供一个公正的可持续的生存秩序,另外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有能力追求幸福的公民个体。相对而言,后者甚至更为重要,因为真正有能力追求幸福的公民,会主动地反思和改善他生活于其中的秩序与规则。在中国古代,他们是关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阶层”,而在现代,则是接受现代教育的每一个公民。 关键在于,政府愿意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体制与教育内容。前段时间关于“孟母堂”的争论,提供了一个具体而尖锐的案例。其背后的涵义是:在现代社会,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可欲的、幸福的?而这,恐怕也是意图增加国民幸福感,而又掌握着教育大权的政府所不得不面对的根本问题。(周木夏/广州)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