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鲍尔森:变脸没变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 00:17 财经时报

  美国财长访华的动机和时机考量

  程实

  欧盟经济二季度以来的强劲表现,让美国更加注重与欧盟的“机会争夺”,所以鲍尔森迫不及待地用笑脸进一步打开中国这个最具潜力的市场

  鉴于无数英雄豪杰麻痹大意、刚愎自用的惨淡结局,宋代张商英曾有言:“与覆车同轨者倾”。

  而眼见鲍尔森在此次访华前后对中国恭维有加,或许真有些国人会以为,这位美国新财长是自己的一路(轨)人。

  亲华言辞友邦惊诧

  70余次走马入华的非常经历,给鲍尔森赢得了“中国通”的美誉;在非典时段“只身上京”的英雄壮举,在高盛期间“进军中国”的旗帜高举,更是为他积累了甚多的人望。

  更重要的是,在最近两个多月里,无论是在大学报告厅,还是在国会演讲台,甚至是在IMF 会议桌上,鲍尔森都通过阐述自身政策取向和评价中国经济现状的多元化方式,直言不讳地表白了自己的“中国情结”。

  这种“情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经济改革“态度温和”。

  鲍尔森前几天还在强调“对于我们来讲,最大的风险不是中国将取代美国,而是中国不进行必要的经济改革,不能够保持它的增长率”。

  这种设身处地为中国着想的姿态,使得鲍尔森看上去更像是个“压力承载器”,而不是斯诺式的“压力转载器”。

  当中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之时,鲍尔森并没有将以“鹰派”议员舒默和格雷厄姆为代表的国内保守势力的政策压力,转嫁到中国汇率制度改革上,而是在9月16日向中国货币当局提出了一个循序渐进、有张有弛“三步走”的长期战略。

  二是对中国经济地位“褒奖有加”。

  在过去许多年里一切能提及中国经济的场合中,鲍尔森总是喜欢坦言自己对东方增长神话的钦佩。而在9 月13日的慷慨陈词中,他更是令人吃惊地将中国称为“世界经济的领袖之一”。

  如此堂而皇之地“戴高帽”,不仅让美国国内的“中国威胁论者”瞠目结舌,也多少让某些中国人有些不知所措。

  中国情结美国利益

  正当市场主体还在“鲍尔森挑逗”之中意乱情迷之时,打铁乘热的美国财长不失时机地开始了官袍加身后的首次中国之旅。

  9 月19日,鲍尔森直抵“人间天堂”杭州,在随后几天里他与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促膝而谈,并于20日至22日转上北京,与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等中国领导人,以及国家发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卫生部等相关负责人进行高端对话。

  鲍尔森一波接一波的亲华言行,让市场对中美经贸关系更趋和谐充满了希望,甚至有飘飘欲仙者真心认为,鲍尔森个人性格和政策表象中的“中国情结”,意味着美国财政当局对“中国利益”的政策偏好转移。

  这实际上只是不明就里的痴人妄想,无论如何鲍尔森都是美国财长,而不是中国财长。而美国财长公开表现出的任何“感情偏好”,都只是美国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现实需要。

  这当然也包括他(们)的“中国情结”。

  遇硬则软

  一方面,鲍尔森的“中国情结”是美国减轻外部失衡的博弈均衡。

  众所周知,布什之所以对鲍尔森青睐有加,是因为鲍尔森本身就是“布什学”

  (Bushonomics )的信奉者。自由贸易、强势美元、减税政策共同构成了鲍尔森的政策核心;而美国“双赤字”风险结构下外部失衡的问题核心,则在于美中贸易逆差。

  在多次博弈之后,现阶段以政策核心缓解问题核心,让“中国情结”成为一种暂时均衡。

  首先,在斯诺回合,美方在软硬兼施之中已经充分领略了中方博弈对手在汇率改革上的稳健有序,因此在明知威逼无效的情况下选择温和态度,实际上增强了自己在双边贸易谈判中的主动性。

  其次,在鲍尔森近来不断重申“强势美元”之际,市场对美元币值的走高预期不断增强,如果此时中国汇率制度改革过快,反而可能在“市场化”过程中减小与美元的“同步变化”倾向,这反而会给美中贸易带来更大的失衡压力。

  因此,在态度温和之中继续保有美元在中国人民币货币篮子中的较高比例,是强势美元政策成本降低的现期选择。

  最后,鲍尔森在称赞中国经济之余,总是强调“货币价值应由开放的竞争性市场决定,并反映经济的基本面”,这实际上给人民币长期相对美元走强带来了一种潜在压力。

  更可怕的是,这种压力来自于市场口径的“糖衣炮弹”,这显然比强加干预更为令人防不胜防。

  扬华抑欧?

  另一方面,鲍尔森的“中国情结”是特殊时点的有的放矢。不易察觉的是,他访华的时机选择其实暗藏玄机。

  在这之前,亚欧会议刚刚结束,多哈回合崩溃后世界经济多边谈判的复苏,正从亚欧联姻悄然开始,这显然给美国的全球战略带来了潜在危机。

  在经济方面,欧盟二季度以来相对于美国的强劲表现,让美国更加注重与欧盟的“机会争夺”,所以鲍尔森迫不及待地用笑脸进一步打开中国这个最具潜力的市场。

  与此同时,通过对中国“领袖地位”的强调,美国试图在多极制衡中限制欧盟对世界经济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而在鲍尔森访华之后,中国即将迎来12月11日金融全面开放的时点。

  近期热议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修订稿规定,外资银行获得经营人民币

零售业务的所有权限,必须得放弃“外资银行”的有利身份。

  而对国内法人资格的要求、对三年营业二年盈利的需要、对100 万元单笔存款业务的规定,不仅意味着更大的资本投入、更强的监管约束,还意味着从零开始的“机会成本”增加。

  通过对中国“领袖地位”的称赞,美国人无疑是在向中国推销“蝙蝠侠”精神:“更强的力量应该对应着更大的责任”,强大的中国理应在经济改革中表现得更像个强者,不打折扣地彻底履行世贸金融承诺。

  鲍尔森不愧是“中国通”,其政策选择的“中国情结”表象背后,果然处处渗透着“以迂为直”、“以退为进”、“欲取之,必先予之”的中国智慧。

  所谓“辞卑而益备者,进也”,如果中国人盲目陶醉于甜言蜜语而不深究其因,只能错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战略时机。也惟有读懂鲍尔森的“笑脸”,方可胸有成竹地坦然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变脸”。(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