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宣华华:畅行指数揭示的大城市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 10:12 新华网

  宣华华

  9月19日公布的《中国城市畅行指数2006年度报告》显示,2006年城市畅行程度受评得分为54.1分,未达及格线,表明城市交通正处于拥堵困境。据了解,该《报告》由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首度联合编制,在国内第一次以北京、广州、成都等25个城市为单位对城市交通的通畅度等进行全面度量。(《东方早报》9月20日)

  这个“畅行指数”报告所指的25个城市,实际上全部是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因而,“畅行指数”总评不及格的事实,其实揭示出中国面临的“大城市病”。

  在现代工业社会,资源会自然地向少数城市集中,以取得“规模经济效应”,由此,当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大城市病”也就不可避免,而成为一道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与现在的市场经济,都在以不同的机制向大城市集中资源,共同加深了中国的“大城市病”,情形变得更为复杂了。

  “大城市病”的主要特征就是公共资源十分紧张,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极其尖锐。一般来说,大城市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大的发展空间等等。这就导致了人口不断涌入大城市,使得相关的配套设施难以承受人口压力,教育、卫生、交通、水电气等公共事业,会因为人口的迅猛增长而日益相对紧缺。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和

汽车降价风潮的席卷,使得一些大城市“跑步”进入了“汽车社会”。于是,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长,让道路交通资源的发展相形见绌,特别是在一些旧城区域形成的交通瓶颈,形成了一道堵车的“大城市风景线”,成为“大城市病”最为集中的体现形式。

  应当指出的是,备受城市居民诟病不已的公共部门,经常扮演了“大城市病”的“替罪羊”。对于公共部门来说,即便是最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天才,也往往很难预见大城市扩张的速度。况且,过去的城市公共资源结构还制约着今天的改变。最为明显的例子是,由于

城市规划
房屋拆迁
等问题,旧城改造、道路拓宽的难度很高。

  更何况,经验观察还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诸如交通堵塞之类的排队问题,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特点,表现为:每增加一辆汽车参与堵车,最后平均每辆汽车的堵车时间会增加。这种在排队时间上的“边际效应递增”,使得资源紧张问题被无形之中放大了许多倍。这就导致了“大城市病”加剧的速度更为猛烈。

  可以说,透过“畅行指数”不及格,可以让人更清楚地意识到“大城市病”,进而会促进对“大城市病”的治疗。从长远来看,改善中小城市以及农村的公共资源,引导市场要素从大城市分流,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大城市病”的良药。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