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医改困境下争医疗中心不合时宜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 14:33 华夏时报
据《北京商报》报道,对于近期又被提起的“北京除政治、文化中心以外还将成为医疗中心”之说法,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王东生昨日表示:北京是否能成为医疗中心还需要商榷。 政治需要一个中心凝聚国民认同,经济需要一个中心协调资源,文化、教育、科技等需要一个中心都说得过去,最不需要“全国中心”的就是医疗行业了。因为“中心”身份往往意味着资源的垄断和集中,而资源集中了,老百姓看病就会非常难,资源垄断了,医疗价格就会非常高。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当下“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正是由层层“医疗中心”追逐意识造成的,县医院想成为县的医疗中心,省医院想成为省的医疗中心,北京想成为全国医疗中心,层层级级的“中心”追逐使有限的医疗资源集中到大城市,最好的医生、最好的器械都到了大医院。统计显示,八成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广大农村仅占20%,而八成中又有相当部分集中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于是自然也就形成了“全国人民挤协和”的看病难现实。有数字表明,现在北京已有5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一级医疗机构就有300多家,三级医疗机构也达到了50多家——医疗资源如此集中在一座城市,恰恰是某种医改弊病的体现,不思通过改革重新分散和整合资源,反而要强化“全国医疗中心”的身份,这是旧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对改革的劫持。在医改问题一团乱麻的失范语境中,在全民对看病难看病贵怨声载道的情况下,一个地区要想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全国医疗中心”,应该有改革闯关和改革创新的先行者意识,在突破旧体制的桎梏上有所作为。当下中国医疗领域最大的矛盾是“看病难看病贵”,哪里率先解决了这个问题,哪里就会成为国民瞩目的“全国医疗中心”。“中心”是一种改革示范的符号,而不是资源集中的符号。 曹林(北京媒体从业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