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经济运行出现拐点 警惕内外紧缩双碰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 01:43 第一财经日报

  从经济增长的周期因素看,目前已经到了本轮周期的后期阶段,即便是不进行宏观需求紧缩,经济增长也会逐步进入下降通道

  王建

  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1.5%,比7月份下降了5.9个百分点,相比于6月份的33.5%,更是下降了12个百分点;同时,8月份的工业增长率也下降到15.7%,比7月份下降了1个百分点,比6月份下降了1.8个百分点。

  投资回落的两种假设

  投资是主要的需求指标,工业产值则是主要的供给指标,这两个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两个月的回落,是否预示着本轮经济增长目前已经到了一个“拐点”?

  有些人不同意这个说法,认为目前统计局报出的数字有假,根据是主要的能源与原材料产出仍处在高增长区,而经济增长率与这些基础产品的增长呈正相关,在基础产品仍在高增长的时候,投资与工业增长率是不可能显著回落的。在这个判断下,解释统计数据回落的原因,就只有认为它不真实,可能是地方政府为了应付中央要抑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有意识瞒报投资和工业增长率。

  另一种观点认为,主要需求与供给指标的回落,是宏观调控开始见成效,而目前经济运行中的增长冲动仍然很强劲,因此指标的回落并不意味着

中国经济的拐点性变化。

  5年投资周期临界点

  我对以上这两种意见都不敢苟同。自2003年出现新一轮经济增长高潮以来,由于分配关系的变化,我一直撰文呼吁,我们必须警惕在2007年可能出现全面生产过剩问题。由于本轮经济增长高潮主要由重工业投资带动,而重工业的平均投资周期大约为5年,所以自2003年开始计算,到2007年这轮由重工业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高潮就可能会过去了,届时因为投资需求明显下落,而大量项目集中投产,会使总供给大量增加,但是由于分配矛盾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国内消费需求始终受到抑制,就不可能出现经济增长由投资需求带动向消费需求带动的转换,所以由生产过剩所导致的经济增长率下滑是不可避免的。

  2005年,虽然本轮投资周期还处在中间阶段,但是先期投入的许多项目已经开始形成产能投放,所以中国经济运行也相应出现了与本轮经济增长周期完全不同的特征,就是当投资、消费与出口这三大需求都出现高增长时,中国经济不仅没有2003、2004两年出现的通胀率上升和瓶颈制约,反而是CPI与PPI双双走低,大量前两年还是极度短缺的产品,去年则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在国内市场压力下走向国外,导致贸易顺差突然放大。中国经济这种“高增长、低通胀”与贸易顺差放大同时出现的格局,除了用“在需求高增长的同时,供给增长比需求还快”的原因来解释,是不可能有其他合理解释的。

  缓解供给增长大幅度超过国内需求矛盾的是出口,前8个月的贸易顺差已经接近1000亿美元,去年上半年,贸易顺差占GDP的比率为4%,今年上半年则上升到5.4%。贸易的高增长与贸易顺差急剧扩大,说明到目前为止,外需依然强劲,并且还拉动了出口价格上升。这个上升幅度,既消化了初级产品进口涨价因素,也普遍高于

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幅度,由此提升了出口企业的利润水平,并引发了面向出口产业的投资热潮,使出口产业的投资增长,成为推动投资增长再度出现热潮的新因素。

  但是对5年的投资周期来说,目前毕竟已经接近尾声,这最集中地表现为新上投资项目计划投资额的显著回落。我之所以不敢苟同目前的投资回落是地方政府造假行为结果的说法,就是因为新上项目计划总投资的回落其实早已发生了。

  从统计数字看,去年前5个月,新上项目投资增长率已经下降到24.9%,今年前8个月则猛降到11.4%。我们必须理解,目前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新上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率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前者反映的是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的投资额,后者则代表未来将要发生的投资额,如果投资完成额虽然很高,但新上项目计划投资额的增长率在下降,则目前的投资高增长率是不可能持久的。如果情况相反,则说明一个新的投资高潮正在酝酿之中。

  值得关注的倒是,如果8月份的新上项目投资的增长率已经下降到11.4%,则明年下半年至2008年初以后,投资增长率可能会下降得很猛,由于投资需求占目前拉动经济增长需求份额的60%左右,投资增长率的显著下降就真的可能使2007年成为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大“拐点”了。

  经济增长内生因素是关键

  关于是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导致了目前投资与工业增长率的明显下降这个观点,我认为也站不住脚。央行虽然今年以来已经进行了两次加息,但第一次加息是在4月份,而直到7月投资与工业增长率仍然很高,显然对抑制“过热”没有起什么作用。8月份的加息是在8月19日,8月的日子已经过了一半多,说对当月的投资与工业增长率下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显然没有根据,而国务院31号文加强对土地的控制,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出台,更是9月份以来的事,根本不可能对8月份的经济运行产生影响,所以投资与工业增长率的显著下降,更应该从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中去寻找。

  寻找宏观调控“双放松”时机

  由于从经济增长的周期因素看,目前已经到了本轮周期的后期阶段,即便是不进行宏观需求紧缩,经济增长也会逐步进入下降通道,所以,未来宏观调控的走势必定是从“双稳健”转入“双放松”,而不可能走入再度收紧。具体说什么时候会转入双放松,还要看未来经济运行的变化。

  我认为,如果9月份的投资增长率下降到20%以下,则进入四季度后,宏观调控转向的可能性就极大。

  另外,还必须关注美国经济的变化。如果欧元与日元的利率继续提升,则美元的利率也会被迫提升,如果美元利率上升到超过5.5%,则美国的

房地产泡沫就有可能发生崩溃,由此牵累到中国的出口增长。因此,我们最需要防止的是由国内的生产过剩与美元泡沫崩溃所导致的内外需紧缩“双碰头”,准备好启动各方面需求的应对措施,防止中国经济的大起大落。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