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中国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 08:58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外部因素影响有限增长依靠国内投资 调控方式标准逐渐清晰可防大起大落

  主持人:张意轩 周 鲁

  嘉 宾:袁钢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宋国青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主持人:日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说,不排除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各位怎么看待这一说法?

  袁钢明:客观来看,中国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

  硬着陆有两种情况:一是经济热到过头,因为不可控的外部因素的变化,不管本国采取多么好的软着陆的措施,都会被迫硬着陆;二是在经济比较热的情况下,由于本国调控不力导致硬着陆。

  本·伯南克的分析,可能是指第一种硬着陆,他认为,中国目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特别是对美国的出口,而美国经济正在软着陆,这会造成中国出口量的下滑,导致经济增速放缓,而这不是中国政府自己的调控所能左右的。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第一,虽然近些年中国出口增速很快,但它并不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国内的投资。

  第二,其实,我们现在很希望中国出口增速能够放慢一些,因为中国投资的过热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由于贸易顺差带来的。出口增速下滑,将有助减少外资流入,抑制投资热潮,这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降温。

  第三,美国经济的这次调整也是软着陆,不会导致中国出口量的急剧下降。

  此外,中国还有一个有利因素,即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比较高,本·伯南克对此也给予了肯定,他说“北京庞大的外汇储备使发生货币危机变得越发不可能了”。

  再来看第二种情况,这些年来,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几次面对经济过热的局面,都处理得很好。

  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对经济过热的判断和经济调控标准也逐渐清晰,对消费价格、进出口比例等也基本上都有了调控时的指导参数。现在,大家已形成共识,在经济过热时,要尽可能以平缓的方式进行微调,不采取过头的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这一指导思想非常清楚,因此,中国也不大容易发生人为调控不当导致的经济硬着陆。

  李稻葵:与发生过经济硬着陆的部分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情况有明显不同。

  同样是投资过热,中国投资有一定的消费基础,如房地产、汽车等;而当年东南亚国家要弱得多,如泰国的投资基本上是房地产、酒店。

  中国虽然在贸易和在外商直接投资领域是开放的,但在资本的流动上是管住的,国际资本的投机很难进入,也不会形成突然间大量资本外流的情况。

  因此,外部环境的恶化,如美国或日本经济的大幅度下滑,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力的下滑,但不会导致中国经济的硬着陆。综合目前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等各方面因素,我国经济可以保持持续快速发展。

  可持续增长将更持久

  主持人:应该如何认识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

  宋国青:中国目前的经济运行比较正常和平稳,整体在降温,通货膨胀率也没有太大的起伏。

  李稻葵: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可用两句话概括,一是增长速度提高,二是效率不尽人意。

  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去年中国的投资率达到44%,今年甚至有可能达到50%。高投资率是多种因素促成,有世界普遍看好中国的外部客观环境,也有中国的内在动因,如: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热情,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对经济增长比较乐观,把企业大量自留资金用于投资、上市后的银行积极寻找贷款的机会等。

  此外,中国目前正处于消费的转型阶段,居民消费从电冰箱、彩电、洗衣机三大件,过渡到对住房,汽车等的消费,消费额大幅上升,而消费从一定意义上是与投资密不可分的,如住房消费,就会带动建筑、装修、家具等一系列链条的投资。这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轮的投资热潮有一定的消费基础,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

  袁钢明:与2003年相比,在今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加速中,支持增长的条件得到了改善,煤电等能源并不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也没有那时厉害,政府调控思路很清楚,步伐很稳。

  我想,我们现在的增长是连续三年的增长基础上的增长,是在经济形势进一步得到稳步基础上的增长,如果把握得好,这次经济增长的可持续程度将比前3年的增长更持久。

  调控以经济措施为主

  主持人:应采取哪些措施,控制目前经济增速过快的局面?

  李稻葵: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相比,我国投资主体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民营、私企和外资企业在投资中所占份额日益提高。这使得宏观调控的博弈双方发生了改变,由原先的政府和国企,变成了政府与民营、私营和外资企业。

  因此,调控时要综合运用税收、出口配额等经济手段,通过市场去引导企业,而不能下命令。

  此外,要用合理的市场化的指导性方针,对银行业进行引导,不要将贷款过度集中到某几个领域,要注意行业方面的风险控制。

  袁钢明:中国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近十几年来最合适的。

  以经济手段为主,缓和调控,这被证明是中国宏观调控中最有效的措施,应该成为调控的一种指导思想。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用发行票据的方法,来收回由于外资流入造成的货币过多,而不是采取管制外资流入,这种方法比较软,虽然给银行业带来一些压力,但属市场手段,不会打破经济运行秩序,是一个成功的经验。在利率方面,应有一个长远规划,我们是否可以转变一下思路,采取非利率的办法来调控货币,对企业及

商业银行施加影响?如窗口指导、配额贷款等。

  宋国青:应该确定一个相关部门,比如央行,主持这次经济调控,而不能所有部门一哄而上,这样容易导致混乱。这种做法在其他国家都是普遍采用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