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出口退税·国际金融中心·传媒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 06:16 第一财经日报

  ●出口退税的调整比人民币升值对缓解顺差增长更有效

  ●本币的自由兑换不是国际金融中心建成的前提条件

  ●建立隔离型离岸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突破口

  郭继丰关于出口退税

  9月14日,财政部等5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对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出口退税率的结构性调整将如何影响经济变化?

  缓减贸易顺差说:商务部研究院的梅新育博士认为,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的局面;最近一段时间外贸顺差屡创新高,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市场对调整出口退税率早有传闻,有些企业为了搭上最后一班车,在短期内加速出口,在新的政策实施之后,这种局面将会有所改观。中银国际宏观分析师程漫江表示,出口退税的调整比人民币升值对缓解顺差增长更有效。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认为,出口退税的下调一般会对出口增速产生一定影响,但就怕几个月的政策滞后期过后,增速下降太快,控制不住,对经济发展就有不利影响了。

  产业结构调整说: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的郑桂环认为,调整出口退税率的首要作用就是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国出口结构升级,对外贸顺差肯定会有影响,但短期内很难体现出来。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永建认为,国家一直在扶持生物制药行业,这次又调高生物医药的出口退税率,非常有针对性;提高退税,可以从产业政策上,先把生物医药扶起来,让其参与国际竞争。

  对煤炭和钢铁出口影响不一说:国际煤炭专家、CLT公司总经理黄腾认为,这体现了国家有意减少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意图,取消煤炭出口退税政策,有助于减少资源性产品出口,有助于减少贸易顺差,有助于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有助于给国内经济降温,煤炭出口短期内出口将受抑制。国信证券钢铁首席分析师郑东认为,三个百分点的出口退税率下调,已经在业界预期之内,对国内钢材出口不会形成实质影响,对国内钢铁企业出口获利的影响也极为有限。

  关于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改革作为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首要内容,重点是鼓励金融改革和创新,围绕我国当前金融改革的难点、重点进行突破。与此同时,上海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和路径是什么?战略突破口是什么?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现状与路径: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黄牧旸发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现状与路径》(《浙江金融》,2006年)一文,文章认为,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具有伦敦、纽约、东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共性,即上海必须先成为国内金融中心,然后才有可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就必须成为国际货币;金融自由化也是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前提条件。上海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地理、经济、人才、历史等方面所独具的优势。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困难,即中国大型金融机构的总部大都不在上海、金融市场的辐射能力较弱、上海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不足、中资金融机构缺乏国际竞争力。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有六大路径:继续主动争取中央的支持并疏通法律体制的瓶颈、努力构建大型金融集团并集聚国际金融机构、积极推动民营金融实体的发展、构筑E-CBD服务平台、建设长三角金融贸易区和沪港国际金融中心信息与资源共享互联网络、进一步加快金融人才的培养。

  离岸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突破口: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张宏鸣博士后,发表《离岸市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突破口》(《上海金融》,2006年第4期)一文,文章认为:目前官方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提条件,是值得商榷的。本币的自由兑换决不是国际金融中心建成的前提条件。从国际经验看,国内金融中心从来就不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必经阶段。即使在目前,本币在所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业务中也并非举足轻重。离岸市场已经成为所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主流形式,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前,建立隔离型离岸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突破口,上海国内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同时推进,相互促进,如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就可能早日形成。

  关于传媒业

  9月14日,人民网刊登了中国传媒大学周艳《传媒产业的全球化与多样性》的文章,综述了中国传媒业的发展现状、创新、全球化、产业化、多样化的特征。围绕中国传媒业下一步的走向,业界展开了讨论。

  中国传媒的发展:《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认为,传统报业应当通过利用新的技术,将自身的人才优势、文化积淀和内容资源的优势结合起来,开创报业的明天;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认为,要加快传统媒体的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不同媒体之间的互动融合,以此来把握传媒经济发展的机遇;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辑黄勇介绍了中国广播影视业的发展源起、基础、特点和目标,并指出内容产业市场化、产业经营公司化、投资主体多样化、盈利模式多样化和产业发展集约化的趋势。

  中国传媒的创新:

东方卫视总裁徐威以东方卫视为例,阐述了作为传统媒体的中国电视在数字时代如何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从而成功完成自身的转型;央视市场研究高级媒介顾问靳智伟指出,中国媒介市场正在由“媒体时代”向“后媒体时代”全面过渡,大众传播理念正在发生本质的变化;
清华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介绍了中国传媒产业及其发展环境,指出中国传媒发展的四大趋势和战略,即企业化转制,立体化经营,集团化道路和数字化转型。

  中国传媒的全球化、产业化和多样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教授时统宇认为,要从制度和文化的层面去探索中国媒体发展的强弱转换,去理解报纸的冬天与广播的春天;央视市场研究资深研究顾问姚林认为,我们的社会正在转入个性化和碎片化时代,传统媒体应使用新的技术来适应对等传播的需要;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怀亮在报告中指出,传媒产品的民族品牌及其内容的国际化标准是国际传媒营销中的重要因素。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