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当审计风暴刮过之后 该站出来的机构没站出说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7日 05:46 经济观察报

  本报评论员 文钊

  9月11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42个部门单位的审计报告,次日就有媒体报道说,部分中央部委对查出的问题非常重视,说改就改。我们就相信事实一如这些部委所宣称的那样吧,不过,这丝毫不能让我们满意。

  我们不能够满意的是,部委违规,是否改了就算了事了?拿公款给职工买私房买保险,把钱退了就算没事?挪用国家建设资金几百万,把窟窿堵上了就可以过关?甚至有些时候只要有个态度,表示正在整改,似乎也万事大吉,没有人再去深究到底咋样整改,到底谁会被整改?

  我们承认,

审计中查出的问题,有些确如专家所言,在经济转轨过程中难以避免,之所以屡查屡犯,是因为制度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根不在部委。不过我们要问的是,即使制度问题解决了,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就可以不再犯?那些屡屡上榜的单位就不会再上榜?

  答案也许要悲观一些。把屡查屡犯的原因归结于制度不完善,确实可以让各方人士安心。既然是制度问题,跟个人又有几分关联呢?而且,因为根在制度,所以不必有人为错误和违规负责,既然违规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还有谁愿意做一个守规矩的人?太过强调制度因素,制度因素最终是不是会变成替罪的羔羊?

  翻检近几年的审计公告,再看看每年拿出的整改报告,这样的担心并非过虑。在很多领域,审计风暴从年中开始刮起,到年底就已经变成了和风细雨。来年重新来过,几成无法回避的轮回。审计风暴则开始蜕变成审计机关的独角戏,变成了审计部门自己的“审计风暴”。

  我们相信公众对这样的结果不满意。

  不满意是因为,一些国家部委拿着大把国家财政的钱不当回事,要么闲置要么乱批乱用,为什么在每年两会上,财政预算报告还可以不存异议地通过?人大代表有没有可能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就把好关口,在投下自己神圣一票之前就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不能把那些证明最终被滥用的钱一开始就用在更需要钱的地方?

  国务院每年都会向全国人大提交审计整改报告,不过一般公众很难看到这份整改报告的全貌,只能透过官方媒体了解其中被选择公开的那部分。公众在客观上失去了对审计整改的监督权利。公众无从知道究竟有哪些人因违规而付出代价,但是却可以在新一年的审计公告中重新发现一些机构的名字。

  公众不满意是因为在这样的时候,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为什么没有站出来?国家体育总局多次出现在违规单位之列,此次又因擅自动用体彩资金炒股,按例这已不是简单的违规行为,纪检监察乃至有关监管部门本该出面,查实真相好给公众一个交待。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体育总局的说法。审计署的公告称,体育总局表示“对未经批准动用的彩票专项资金,已要求限期追回;对投资

证券业务的问题,已按要求将开设的个人账户撤销”。

  我们大体也可以想象其他一些部委的情况。实际上,按照一些单位的说法,他们只是将“买盐的钱用去买油了”,然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这些单位把本该给老百姓买盐的钱拿去给自己买油了。问题在于,在审计公告之后,如果仅仅要求各部委自觉行事,主动整改,结果必然是轻描淡写。因为很多案例牵涉到的不仅是一两个官员,几乎是整个部门,所以就更容易以集体反省的方式了解。你说我挪用公款?还上不就行了;你说我违规发钱?停了也就算了。

  所以不用奇怪,翻过年来那些部委还会出现在审计公告中,因为他们可以同样的方式过关,所以尽可以一犯再犯。虽然这样很可能庇护了更多的违规行为,甚至潜藏的更大腐败。实际上,这种整改方式,以及各个相关监督和监察机关的沉默表示,等于大幅度降低了违规成本,这无异于对违规的纵容。

  所以,最大的不满意就是,在审计结果公告之后,那些该站出来的机构并没有站出来说话,该行使权责的部门也并没有很好地行使自己应该行使的权责。审计署自称为国家财政的“看门狗”,如果这只“看门狗”发现了窃贼,但是主人并没有任何反应,想象一下结果会是什么样?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4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