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刘福垣:产业转型要走平衡路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 02:56 第一财经日报

  刘福垣

  从宏观上讲,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是工业和农业两种生产方式、城市和农村二元社会结构的矛盾。这两种生产方式,不是一般的先进和落后的矛盾,而是两个时代的矛盾。

  我国城市的工商业,正在和欧、美、日接轨,是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换方式,而在农村,现在是2.6亿户小农户,耕种18.37亿亩耕地,平均每户不到7.1亩的规模。在这个地球上,这根本算不上农业的生产单位。

  27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平均9.6%,整个国民经济突飞猛进,但农业连自给自足都成问题。到去年,全国农民纯收入仅是3254元。这3254元里面,有43%左右是打工收入,有3%到5%是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还有3%到5%是农户自己的非农经营,真正从7.1亩地里产出来的,连43%都不到,这样一个庞大的2.6亿笼罩了八九亿人口的小农户,就是给我国现在的定性定位,这是国民经济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此,从整个国家来讲,我们还没有完全进入谈全面高科技、全面创新型社会的时代。工业和农业两个时代的生产方式很难对接,这就决定我们产业结构的价值取向是中间产业的加速发展,也就是介于制造业和农业之间的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两个产业都在淘汰劳动力。面对这样一个宏观背景,我们该怎么办?我认为,只有大力发展介于这两个产业之间的中间产业。这里所说的中间产业,首先是服务业,第三产业,其次是建筑业和教育产业。

  因此,我的思路是,一方面,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要大量发展大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另一方面,要把制造业和建筑行业往二、三线城市转移,使其能容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但现在大城市把产业都包了,所以二、三线城市很难发展起来。

  从宏观上的价值取向,我主张发展中间产业;在产品取向上,要发展中等产品、中等技术,不能片面强调高科技,因为大多数劳动群众的消费,需要中等档次的产品,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不能依靠20%人的奢侈性消费,要为现阶段80%人的正常消费谋划。所以,我提出了对发展观的理解,概括为三句话:以人为本、以中为重、全方位开放。

  从中观上来说,

长三角这一带,近20多年的发展震惊了世界,但整体上的发展模式是出口拉动型的,整个国家是投资拉动、出口拉动型的,这是不可持续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随着中部的崛起,长三角大面积的产业结构也应有所调整,不能单打一对外,要瞄准
中部崛起
,把中部作为长三角的一个重大市场,中部五六亿人口,相当于又一个欧美市场。

  随着中部的崛起,它的制造业要发展,所以长三角应加速向高科技行业转移。如果还在制造业上下大工夫,将得不偿失。苏州的制造业上得很快,GDP增长很快,但苏州的老百姓感觉丰产不丰收,为什么?因为这里外商企业比重很大,GDP很高,GNP(国民生产总值)却不高。

  (作者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