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公众的审计疲劳从何而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 08:06 新京报

  9月11日,国家审计署发布2006年第5号审计公告,公布了42个部门、单位2005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然而,从公众和媒体的反应来看,这次的审计结果似乎没有了从前的轰动效应。

  当然,审计报告的日常化公开注定不会总是产生轰动效应,这也是审计不再成为“风暴”的应有之义,但是,同样要警惕的是,因为一些问题屡审屡犯、没有得到彻底改正而导致的另一种“审计疲劳”。比如,今年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中央政府投资管理中,未下达投资计划结转下年国债投资;有的部分专项投资存在内容交叉,资金多头审批安排的现象;预算未细化到具体单位和项目;预算项目执行不及时;有些项目未按进度申报预算,财政资金闲置;未将国有资产收益纳入预算管理。所以,正如“狼来了”喊多了一样,公众和社会对审计患上疲劳症,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为什么一些问题年年出现却得不到解决?为什么有的被

审计单位一再出问题?李金华曾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对此进行了解释:第一,中国处于比较突出的二元结构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可以利用现有制度的缺陷去牟取不正当利益。第二,执法不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第三,理念上的偏差,很多人认为“只要不把钱装进个人腰包就没事”。第四,“龙多不治水”。监督力量很多,谁都能检查,但谁都不负责任。从李金华的解释中,我看有两点是必须加以强调的。

  首先,对审计中揭露的问题问责不够彻底。每年虽然都会有不少官员因为被审计出问题丢了乌纱帽,比如2004年有213人受到处分,76人被依法逮捕、起诉或判刑,但因为没有见到一份“问责清单”,公众很少看到对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官员问责的信息披露,难免会产生“是不是所有人都受到追究了”的疑问。另外,过去一些审计出来的问题还没有弄清楚,就又出了新问题。比如,去年审计出国家体育总局动用中国奥委会资金一个多亿,但一年过去了,在今年的问题部委名单中,国家体育总局又因挪用2787万资金炒股赫然在目。对问题的处理之难,无疑会削弱审计对违法违规的威慑力,使审计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果说,问责只是一种事后的惩罚,关键在于事前防范。那么,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更多是由于财政预算体制的不公开、不透明所致。公开透明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在公共财政下,政府的所有开支都要由预算公共资金统一安排,向社会公布。政府财政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纳税人有权知道政府把钱花到了什么地方,花得是不是合理。但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财政不要说老百姓不容易看到,就是

人大代表也不见得全面了解。可以说,预算不公开、不透明,容易导致职务腐败和决策失误现象的发生。

  由此来看,要使公众不对审计产生疲劳,审计就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揭露问题,更要切实解决问题。一方面,在公开审计结果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审计问题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和审计移交案件查处情况的督促落实,加强对审计出问题的整改工作,不搞下不为例;另一方面,就是要改革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让人民及其代表能够知晓和监督财政预算的使用情况。唯有如此,公众和社会才可能持续关注审计报告,摆脱审计疲劳症,形成推动审计工作的积极社会氛围。

  □邓聿文(北京编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