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楼市调控需增加前瞻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 01:37 第一财经日报

  有更多迹象显示,不断上扬的房价没有被有效遏制。在近期,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说,今年上半年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尚未获根本解决,他们将继续完善市场调控,努力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从今年5月开始,政府不仅改进和调整了调控目标,而且表现出更为强硬的姿态。就此而言,调控部门是下了决心的,可即使是在严厉整肃手段下,房屋价格和投资规模为何仍然走在上升通道中呢?

  两年前,中央之所以对房地产市场启动调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引导和规范好市场,人为地使住房市场承担起了吸引资金、拉动发展的产业角色。凭资金实力说话、凭物质基础入市,以致最后完全变成了资金流量密集、资本规模过大的投资领域,造成了结构性矛盾,威胁到整体国民经济的稳健运行。

  此种情况从本世纪开端就愈演愈烈,2003年达到一个高潮。持续五年的高增长、高通胀局面,促使中央作出调控决定,但执行部门显然都有消极情绪,随之而来的就是显性或隐性抵制,一些地方或部门不是公然维持原有市场走势,就是在执行政策时有意偏颇,以达到削弱和异化调控力度。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最初的调控方向是不清晰的,用力也是不够的,带有投石问路的痕迹。而且这时启动的调控,本身已经有其滞后性,开发投资规模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结构性矛盾已经呈现。

  进入今年,调整结构性失衡成为主要方向,围绕着核心的供需矛盾问题,政府着手制定了一系列的新举措,试图将恶性走势从根本上控制住。尽管这些举措都有着立竿见影、一针见血的效应,但在启用时间上无可避免存在滞后性,并且不及时。

  例如对于外资的管制,如果在启动调控之初就能够及时地出台相应严格的限制性疏导措施,那么近两年的调控就不大可能会出现那种压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一方面国内投机和投资金钱被严重打压,一方面外资又不断涌入,从而使局部市场产生恐慌,不断引发跟进入市的形势以致抬升

房价

  再如保障类住房,今年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方面展开的,但这工作未免做得有些晚。经过20来年的挤兑,人们只知有

商品房不知有保障房,商品房市场的扩张不断地将保障制度、中低收入者逐一挤出,加剧了结构性失衡。设若能够早日加以遏止,住房问题又怎会日趋严峻?

  此外还有问责制的推行。经验显示,任何措施想行之有效都应由强硬的问责机制加以保证,这是今年政策的一大亮点。但在此之前,我们过多地强调并寄希望于各执行主体(也是利益主体)保持高度觉悟和自觉自愿。

  此类决策滞后性现象很难一一言尽,但显而易见,正是这多重滞后性,使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收缩开发投资规模的工作错过了最佳时机。需要指出的是,之所以强调决策的前瞻性,在于前瞻及时的决策能够将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化解在最小范围,避免久拖不决积重难返,减少更大的周期成本。

  当前,尽管调控措施频频出炉,但因其滞后性,已很难对人心理产生最初那种一击即溃的效应,更多时候,人们只是经过简短观望即放开手脚了。长此以往,政策的强化效应会受影响,市场的漠视心理会越来越浓,由此可能出现政策失灵和空转的情况,这需要警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