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公用设施市场化改革要适度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 02:10 第一财经日报
城市供水、公交、供气、供暖等公共设施领域,是否需要推进市场化改革?如果需要,怎样改革才是适度和有效的?市场化改革能否彻底解决公共设施领域的困境,并确保公众以合理价格享用相关设施?这无疑都是关系亿万公众日常生活、涉及数千亿市场规模的大事。 9月10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公开表示,作为国务院授权的城市公用设施市场化改革的牵头单位,建设部正在制订相关文件,公用设施市场化改革的5年总体意见即将出台。通过这次改革,要建立城市公共设施政府管制的法律法规,也要引进世界上已经得到证实的,适应中国国情的相关制度、办法和技术。 在公共设施领域推进市场化改革,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既定内容,是今年垄断行业改革攻坚必须启动的一项重点工作。客观的原因则是,随着每年上千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不断提高的城市化水平和公众需求,给相对滞后的公共设施建设、维护带来很大压力,不少城市公共设施老化严重,需要新建或改造的公共设施投资规模较大,相关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一些城市率先进行的市场化改革探索表明,在供水、供气等公共设施领域适当引入民资和外资,可以取得不错效果。特别是一些市场经济发展较成熟的沿海城市,适度进行市场化改革的供水、公交等公共设施领域,服务有明显提高,价格却并未猛涨,公众比较满意。同时,因为在成本控制等环节精打细算,投资于公共设施领域的外资或民资,获得的回报稳定而丰厚。 这些情况,均是公共设施领域大量引入民资和外资的重要依据。据建设部统计,我国每年要建造约20亿平方米的住宅,相关的供电、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都需要巨额投资,特别是商业房地产开发持续高涨,大量新建办公楼和住宅的配套公共设施,很难全部依靠政府投资解决。而在民资和外资眼里,中国公共设施投资前景诱人,必将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面对迅速膨胀的公共设施需求,既然政府投资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民资和外资热情高涨,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似乎是两厢情愿、互利双赢的好事。然而,仔细想想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特殊属性,我们恐怕需要审慎对待上述看似顺理成章的改革思路。 从根本上说,公共设施主要应当由政府提供,相关建设、维护和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评判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指标。按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论述,即使是在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公共设施建设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仍然是政府义不容辞的三大职能之一。因此,无论怎么改革,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国家要有绝对掌控权。 公共设施的公益性,与市场化的营利性之间,显然存在矛盾。我们认为,在推进公共设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务必坚持适度原则,确保改革的有效性。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断言:“商业的本质就是盈利。”为了取得利益最大化,投资公共设施领域的民资和外资,会否利用各种办法损害公众权益?如何确保政府对外资和民资进行有效管理,都是不小的难题。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公共设施领域的建设、维护压力巨大,一方面的确因为相关需求增长较快,同时也与政府主导下的投资效率低下、服务意识薄弱紧密相关。因此,在公共设施这样由政府高度垄断的领域适当引入市场化改革,有利于降低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成本。对那些超出基本发展水平、服务少数中高收入群体的特别公共设施,比如24小时热水、多路备用供电系统等,因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和经营性,就需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由企业或非营利组织提供,可以允许外资和民资适当进入,从而避免廉价占用公共资源。 同时还要防止公共设施领域过度市场化,不能把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设施,不负责任地推向市场。欧美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在这方面积累的重要经验表明,政府可以通过全额投资或特别补贴等方式,确保公众享有廉价而优质的基本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 有关部门在制定改革意见时,务必要界定清楚政府和市场的不同职责,既适度推进公共设施市场化改革,又要坚决防止“泛市场化”倾向。在这方面,我们不能忘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教训。但愿即将出台的公共设施市场化改革5年总体意见,能够尽量避免重蹈覆辙。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