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益言: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健康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16:20 《中国金融》

  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健康调整

  —— 2006年第二季度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综述

  - 益 言

  2006年第二季度,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美国经济增长显著放缓,日本经济增长主要因民间住宅投资显著下滑而减缓,欧元区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增强;全球通胀水平普遍上涨,货币态势继续趋紧;国际油价继续走高,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股市普遍下挫,金价大幅下滑,美元贬值势头明显增强。尽管如此,由于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势头不减,因此,世界经济总体上仍呈较强增长,世界经济增长格局的平衡性也有所改善。

  世界经济增长主体格局的变化

  据美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第二季度美国实际GDP按季度年率算只增长了2.5% (同比增长3.5%),较上个季度低3.1个百分点。个人消费支出、企业投资和出口增长普遍放缓均对美经济增长显著放缓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个人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分别增长了2.5%和1.7%,较上季度分别低2.3和6.1个百分点。

  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同比增长了2.4%,较上个季度高0.4个百分点,这样的季度增速为近年来少见。区内工业生产增长旺盛,零售额显著增长,出口增长明显加快,这三大因素均对区内经济起到相当重要的拉动作用。估计当前欧元区经济的良好增长势头仍能维持一段时间。

  第二季度,日本经济同比只增长了2%,较上个季度低1.6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市场预期。其实,日本经济的基本面因素仍然不错。个人消费支出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速;出口保持较旺盛的增长势头,4~6月份,出口同比分别增长了11.3%、18.9%和14.5%,均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工业生产仍在持续增长,4~6月份,同比分别增长了3.6%、3.9%和5%;非住宅类投资占GDP的比重为15.9%。问题主要出在民间住宅投资上,该类投资季度环比下降了2.7%。此外,政府公共需求下降了1.1%,其中政府固定投资支出下降了4.6%,这是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

  亚洲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势头不减。第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了11.3%,仍居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首位,新加坡和韩国的GDP同比分别增长了8.1%和5.3%,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在较快的增长轨道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势头也主要通过工业生产的强劲增长得以保持,4~6月份,工业生产增长较快的经济体有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省。相比之下,拉美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抑或出现放缓迹象,抑或增长较为不稳定。只有阿根廷的工业生产维持了较快的增长。中、东欧国家的经济仍保持较快的增长,但不稳定性也较为明显,特别是俄罗斯的工业生产增长起伏较大。

  主要工业国家失业率持续下降

  4~6月份,美国的失业率分别降至4.7%、4.6%和4.6%,达到2001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欧元区的失业率分别降至8%、7.9%和7.8%,为2001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日本的失业率为4.1%、4%和4.2%,为1998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主要工业国家失业率的普遍下降或处于较低水平,从一个侧面说明其经济基本面因素依然活跃。从短期看,欧元区将因劳动力市场状况明显改善而刺激消费需求增长,但同时也会推动通货膨胀上升,从而增强市场对欧洲央行会进一步加息的预期。相比之下,英国的失业形势依然严峻,4~5月份,英国的失业率分别上升至5.3%和5.4%,这与近来英国的工业生产形势欠佳有一定的关系。

  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压力逐渐回升

  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导致主要工业国家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并成为通货膨胀较明显回升的主要推动力。与此同时,美国大部分地区房租持续上涨所引起的核心通胀率上升令美联储格外关注,成为第二季度美联储连续两次加息的关键因素。欧元区的通胀仍相对稳定,但由于已明显偏离了2%警戒线,从而引起了市场的普遍担心。日本CPI已连续 6个月呈明显增长,显示日本已彻底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困扰。

  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通胀也不同程度地回升。4~6月份通胀同比上涨较明显或处于较高水平的国家有:亚洲的中国、印度、韩国和印度尼西亚;中、东欧地区的捷克、匈牙利和波兰;俄罗斯和土耳其的通胀率也处在9%~10%的高位。拉美主要国家的通胀压力继续放缓,只有委内瑞拉的通胀率仍处于10%以上的较高水平。

  第二季度的情况表明,通胀几乎蔓延至全球各个角落,虽不能断言全球通胀时代已经到来,但全球通胀压力在逐步增大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不过应当指出,当前全球通胀上升态势仍处于渐变的过程中。虽然普遍的共识是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是全球通胀回升的主要原因,但每一个通胀较明显上升的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货币总量膨胀和流动性增长过快的情况。然而,由于有助于削弱全球通胀上升的积极因素(如全球化因素和中国因素)仍在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因此,全球通胀态势仍不至于会很快严重失控。

  国际油价继续在小幅波动中趋高

  4月21日,WTI原油近月期货价格冲破了每桶75美元关口,后虽小幅回落,但基本上仍在70美元附近徘徊。6月30日, WTI原油近月期货价格收于73.93美元,较年初高10.79美元;上半年的平均价格为 67.13美元,较2005年的平均价高出10.43美元。今年以来,伊朗核问题陷入僵局、

伊拉克国内局势继续动荡、尼日利亚国内局势不稳、黎以军事冲突等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是推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伊朗核问题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为各种对冲基金和投机人士“炒油”提供了良好机会。此外,由于夏季是美国人驾车出游的高峰期,尤其是7月4日美国独立节期间,汽油需求明显上升,从而导致纽约市场汽油期货价格持续上涨,并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国际油价走高。一些石油输出国如沙特阿拉伯认为,目前国际油价高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石油生产国缺乏先进的炼油能力所致,而不是原油供应短缺造成的。笔者认为,虽然全球的炼油能力基本饱和对世界能源市场的供求形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企的主要原因。

  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4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较明显的动荡,全球股市在经历了5月中旬普遍大幅上扬后于6月下旬急剧下挫,尤其是欧洲主要股市的下挫幅度明显大于美国。此外,美元贬值势头明显加强,市场预期变得更为不稳定。6月30日,英国的富时100、德国的DAX、法国的CAC40和日经225等指数分别收于5833.4点、5683.31点、4965.96 点和15505.18点,较3月末分别下挫了2.2%、4.8%、4.9%和9.1%。美国的道指和纳指分别收于11150.22点和2172.09点,道指较3月末仅上涨了0.37%,而纳指则下跌了7.2%。欧洲和日本的主要股指如果与年初以来的最高点比较,其下跌幅度更大:英国富时100、德国DAX、法国CAC40和日经225等指数分别下跌了4.9%、7.4%、 6.5%和11.7%。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股市也受到明显拖累,除中国、中国台湾省、秘鲁、委内瑞拉、波兰和俄罗斯等经济体外,大多数经济体的股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全球股市突然间普遍下挫,究其原因,有三大因素值得关注。一是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国家的通胀水平明显上升所引发的对通胀的恐慌。二是美联储连续加息不仅加剧了投资者的通胀预期,而且导致美国国内投资者重新调整海外投资结构,在减少持有海外

股票的同时,相应地增多对住宅和债券的投资;欧洲央行6月8日的加息行动也起到类似的作用。三是市场对美国通胀上升和美联储连续加息可能会影响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的忧虑蔓延全球。

  在长短期利率方面,第二季度美联储连续两次加息和欧洲央行一次加息对带动长短期利率上升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与第一季度相比,美国长期利率回升的幅度已明显落在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之后。截至6月30日12点,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5.145%,虽低于5 月中旬水平,也低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0.105个百分点,但较2005年同期高1.226个百分点。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的10年期国债分别收于4.704%、4.068%、4.071%和 1.925%,均明显高于3月末水平,较2005年同期分别高0.538、0.935、0.94和0.757个百分点。3个月期美元LIBOR收于5.48063%,较2005年同期高1.95188个百分点。

  在汇市方面,进入第二季度后,美元兑欧元和日元出现较明显的贬值趋势,但至6月末,美元在减弱过程中有所回升。5月末,美元兑欧元和日元的

汇率分别收于1 ∶0.7806和1∶112.58,较3月末分别贬值了5.4%和4.35%。第二季度美国通胀持续上升及经济增长放缓是美元贬值的主要推动力。另外,欧洲央行加息对推升欧元起到积极作用。日本经济增长形势较好、消费价格指数连续6个月正增长以及市场预期日本央行会很快结束零利率政策等因素明显支持了日元的回升。

  在金价方面,第二季度,国际金市出现大起大落的剧烈震荡态势。进入第二季度后,国际金价出现持续走高态势,5月11日曾达718.8美元的历史新高,随后国际金价便一路下滑,至6月末收于612.6美元。5月11日后国际金价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是投机商在金价涨至历史新高后急忙获利了结;二是市场对年初至5月11日间金价超常上涨的一种技术性调整;三是不少投资商和珠宝商削减购买量,尤其是国际主要购金国印度较长一段时间处于“场边观望”状态。不过,笔者认为,国际金价持续走低的现象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国际金价应该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主要理由是,全球通胀的逐步回升会强化国际金市的避险功能,中东紧张局势、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以及美元走势的不确定性增强等因素亦会从不同角度推动金价回升。

  全球有更多的央行加入货币紧缩周期

  第二季度,随着全球通胀形势的进一步恶化,有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继续加息或开始加息。美国、欧元区、瑞士、瑞典、丹麦、挪威、加拿大、冰岛、中国香港、泰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度、智利和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继续不同程度地加息,第二季度以来加入升息行列的国家有中国、日本、匈牙利、南非、土耳其和澳大利亚。5 月10日和6月29日,美联储连续两次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至5.25%, 6月末的加息是美联储自2004年6月末进入加息周期以来的第17次。美联储的连续加息显然是为了防止通货膨胀水平的进一步上升。鉴于当前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会减轻通胀压力,美联储在8月8日的例会上终于决定暂停加息,估计年内美联储恢复加息的可能性不大。6月8日,欧洲央行将主导利率提升0.25个百分点至2.75%,这是今年以来欧洲央行的第二次加息。由于近月欧元区通货膨胀压力继续上涨以及区内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8月3日,欧洲央行决定将主导利率再上调0.25个百分点至3%,估计年内欧洲央行仍有可能继续加息。迫于通胀压力较明显上升,英格兰银行也于8月3日将回购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至4.75%。

  随着日本经济基本面因素进一步增强以及CPI同比增长率持续出现正水平,日本银行在7月中旬宣布将其隔夜贷款利率(overnight call rate)提升0.25个百分点,从而结束了自2001年以来实行的零利率政策。日本银行此举标志着日本经济正式告别长达10年之久的通货紧缩和经济不景气,同时意味着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开始回归正常状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