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别怕人口红利消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 09:45 招商周刊

  程昊

  近日,美国经济学家哈里·S·登特在其新作《下一个大泡泡》中扔出一颗炸弹:在“人口红利”期过去以后,也就是2020年后,中国将会陷入非常贫困的境地!这一观点的抛出引发了包括国内众多学者在内的国人关于“人口红利”的大讨论。

  在人口转变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也就是人口负担系数比较低,总人口“中间大、两头小”,使得劳动力充足,储蓄率较高,对社会经济发展十分有利。人口学家称这段时期为“人口红利”期。

  从新中国成立后“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好的大事”,到上世纪80年代“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中国只用了30年时间就实现了人口结构的重大转变,进入“人口红利”期。而在西方国家,这一过程用了100年。然而,过快的形成期,带来的“红利期”必然是脆弱和短暂的。人口专家推算,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将于2015年左右结束。

  “人口红利”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十分明显。战后美国、日本的高速发展正是得益于此。有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红利”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超过1/4。

  因此,人们对“人口红利”消失以后

中国经济状况的担忧不无道理。劳动力匮乏、储蓄力低、投资疲弱、老年人增多、社会保障压力变大……矛盾仿佛全都冒了出来。事实上,即使是现在,“人口红利”消失的“症状”也已经有所显现。90年代初,200块钱雇个保姆非常容易,而现在,家政人员的工资大都超过了1000元,而且已经非常难找。

  “人口红利”消失的影响显而易见,然而,中国真的会因此而“巨穷”吗?

  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有利必有弊,反之亦然。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去了“人口红利”,谁说一定不是件幸事呢?

  首先,没了“红利”,可以利用别国的“红利”。

  20多年的“人口红利”,带给了中国飞速的发展,却也给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力。在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贵得吓人。因此,它们加大对外投资,将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化为己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益。那么,10年后的中国,为什么不能效法它们成功的做法呢?

  每年10万亿元的存贷款差额,决定了中国并不是个缺少资本的国家。对外投资,利用仍处于“红利期”的其他国家的“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略。事实上,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然趋势,反映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的要求。

  其次,中国农村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红利期”过后的劳动力供给。

  中国是一个超级农业大国,农业人口达7亿多。目前为止,农村尚有2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足可以在“红利期”过去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补充城市劳动力的不足。堪称巨大的人口基数,将使我国受到“人口红利”消失的冲击相对变小。

  第三,“人口红利”消失可以让就业变得充分。

  近年来,全国的就业形式一直比较紧张,“就业难”成为“新三座大山”之一。今年更有媒体称,大学生就业率不足四成。不管可信度有多大,但确实反映了就业形势的严峻。“人口红利”过后的劳动力大幅减少,将使“就业难”的劳动力拥有用武之地。

  第四,“人口红利”消失有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人口红利”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储蓄率高,我国目前的储蓄率更是达到了令人惊讶的45%。高储蓄率包含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消费水平低,内需量小。“红利期”消失了,储蓄减少,用于养老、用于消费的钱也就增多,内需随之扩大,经济的发展自然就更具有了动力。

  最后,社会保障体系将被迫完善。

  “人口红利”的消失和人口老龄化总是先行后续,老龄化越严重,需要供养的老人越多,保障体系就必须越完善。中国受传统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养老保障制度不成熟,水平不高。老龄化的到来,将迫使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如此看来,后“人口红利”期的中国,绝不至于“巨穷”。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