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上海与国际金融中心差距几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 06:36 第一财经日报

  陆红军

  上海与国际金融中心到底差距在哪里?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追寻答案。从2001年起至2004年,我们通过大量文献研究、专家论证和多元统计分析,设计与探索实施了一套国际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金融规模、金融环境、金融聚集度、金融国际化、金融风险防御、金融创新、金融效率、金融人才、金融制度、金融科技10个一级指标和56个基础指标。

  本指标体系10个一级指标和56个基础指标测评的样本数据截至2004年,分为客观数据与主观数据两类。其中客观数据源于文献调研,包括2001~2004年的各类统计年鉴,各大官方统计网站,如各城市的金融管理机构官方网站、城市官方统计网站、世界银行等网站,以及2000~2004年各类专业研究报告。

  主观数据源于问卷调查,主要包括针对金融制度、金融透明度和金融创新力三指标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国际金融组织(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高级经济学家、跨国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及中国京沪深三地政府经济部门官员、金融业高管人员、律师、高校专业研究人员等。

  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与比较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取得六个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原始数据,再通过统计方法量化,我们得到六个城市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一级指标得分数。(如表)

  在表中,我们可发现:

  1.中国香港在金融聚集度、金融国际化等方面得分比较高,一方面由于香港属于特殊的经济体,另一方面是由于其长期实施自由的商业社会与金融制度。同欧美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香港的金融规模处于中游水平。

  2.新加坡的金融发展状况与香港类似,金融聚集度指标得分较高,而金融规模与金融人才得分排名居纽约、伦敦与东京之后。新加坡的经济运行机制与香港类似,且都属于资源缺乏的经济体,主要依赖于开放的政策资源和创新的人才资源。

  3.作为世界级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东京,其优势在于:金融规模得分仅次于纽约,比伦敦高;而在金融人才方面,其得分低于纽约、伦敦。而东京的弱势集中在金融环境、金融效率和金融国际化方面。这主要由于日本金融体系弊端所致。

  4.上海近几年发展比较迅猛,但由于整体金融改革有待时日、金融体系基础较薄弱,金融制度健全进程中,导致其大部分指标得分虽然与香港、新加坡接近,总体上仍处于香港、新加坡之后。由于日本银行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频频发生倒闭现象,资本市场秩序难以控制,而中国政府不断向各银行注入资本,以提高其资本充足率,同时加速银行改制上市进程,从而使上海在金融效率指标中略胜于东京,但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上海在吸引外国金融机构与金融资产时,采取了不少积极的优惠政策;而东京则相对保守,故在金融国际化指标中,上海与东京的差距并不大。

  5.与其他城市相比,前几年上海的相对优势集中于金融规模上,得分略高于新加坡,与香港处于相似的发展水平。上海的不足之处突出地表现在金融风险防御、金融创新与金融人才方面。在金融环境、金融效率、金融国际化方面,上海虽然落后于其他各城市,但差距不是非常大。因此,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把握机遇、扬长避短、突出重点,不能全方位赶超国际各大金融中心城市。

  上海竞争力基本评价

  作为从国内金融中心向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上海,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待时日,有些指标尚未“达标”,显示低于其他五个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这既是常理和忧患,也是挑战和机遇。

  1.目前上海的相对优势集中于金融规模上,在金融环境、金融效率和金融国际化方面,上海虽排在其他五个城市之后,但差距不是非常大。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与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中国金融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快速提升,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分别下降到8.3%~9.8%,首次降到一位数。而不足之处则在于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防御和金融人才等方面。

  2.在金融规模中,上海在

股票交易所交易额这一基础指标上略有竞争力。

  3.在金融环境中,上海在国家经济环境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商务成本、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略有竞争力;但在城市经济环境、城市开放度、风险方面不及其他五个金融中心城市。具体来说,上海的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同其他五个国际城市还有一定差距;在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如人均绿地面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等,上海与国际大都市的差距都不大,但在金融市场信息化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在城市开放度方面,上海除了外贸依存度略高外,常住外国居民/人口和年国际会议数量虽有很大增长,但比起伦敦、纽约还是较低;国际组织机构数很低;在商务成本方面,上海在办公楼租金与金融业人力成本上有优势,但其对国内金融业征收税务过重,与香港等金融中心的税务政策相比显得竞争力不足。

  4.在金融聚集度方面,上海的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较低;虽在金融业占GDP比重这一指标中,上海具有一定竞争力,但CBD内金融业发展规模尚待扩展。聚集度标志是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指标或核心要素。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典型的中央商务区+金融城区+艺术建筑标志。这是国际金融中心的象征和地域标志。上海应整合浦东现代金融风格与浦西经典金融艺术,配以浦江两岸独特的金融建筑和以人为本的生态魅力,充分体现中国金融中心的软实力。第二,机构型市场类标志。建议可深化上海

证券交易所、上海商品期货交易所与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这三个标志性金融机构的联动与合作,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机构聚集的标志,充分发挥其在要素市场的领导功能。第三,政策型影响类标志。如在上海制定的金融法规,凡涉及国际金融市场范畴的,在浦东综合实验后经人大讨论通过,可成为相当于国家级的法规。

  5.在金融国际化方面,外资金融机构数量比重虽然大,但外资金融机构资产比重和外国上市公司比重非常小。

  6.在金融风险防御方面,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与机构透明度还不够高,同时缺乏足够的通晓国际市场的核心专业人才,金融业的市场风险防御能力急需提高。2005年我国广义货币M2与GDP的比值上升到1.63∶1,高于英国、美国,也高于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M2与GDP的比值越高,风险就越大。高度重视人民币定价权和市场风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7.在金融效率方面,主要问题是资本回报率过低,银行服务水平与产品有限。

  8.在金融人才方面,不足之处集中于金融业就业占总就业人数比例较低、高级金融人才与核心专业人才数量依然不足。近些年来,我国金融教育培训的投入日益增加,可惜多数集中在硬件上面。因此,要着力改革与完善金融人才开发体系,突破误区,避免在金融人才政策上的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我们在金融人才上存在几个误区:一是片面强调年轻化、忽视资深化现象;二是过度学府化;三是偏于形式化;四是追求数量化。

  9.在金融科技竞争力方面,上海在硬件与设备信息化程度上略有竞争力,但技术推广及先进技术在日常金融业务中的使用还不是非常普及。

  (作者为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本文节选自作者在第五届国际金融中心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