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医改仅有时间表是不够的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17:06 华夏时报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 日前,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给突破医疗体制改革困境下达了时间表:“十一五”期间,加快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卫生投入,解决医疗机构的收入补偿问题,根本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 这份长达30页的《意见》剖析了医疗卫生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医疗卫生对于公众生活的切身关联性以及医疗卫生领域需要改革的迫切性都已不需赘言,因为现实生活中医药不分家、医风不正、药价畸高、公众看病难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大家有目共睹。现在,国家发改委对此痛下决心,准备在五年时间内使其改颜换貌,无疑是积极之举。 但是,仅有时间表作为进行医改的压力并不能保证医改成功,还必须要有改革的具体考核标准和指标,换句话说,要有改革的战术目标来累计战略目标的实现。毕竟,时间压力虽然会督促相关部门加快改革步伐,增强改革意识,却不能告诉相关部门该如何着手以及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具体的考核标准就是要使改革部门有规可依,也使公众与媒体能够更好地行使监督权利。否则,缺少标准就意味着无法考核,国家19次降低药价的行为没有起到实效就是例证。同时,缺少标准也意味着社会监督的虚化,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有关部门掌握着改革是否成功的话语权。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有许多方面需要以深化改革来解决问题。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考核标准,很多问题久拖不决终成痼疾,以至于公众怨声载道,干扰了社会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转。其实,进行医改并非始自今日,只是至今尚未成功。去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报告直言:“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这份报告之所以在社会上引发了极大反响,是因为它的评价与公众感受有着相当的契合。但此前有关部门的表态,总是告诉公众医疗改革在坚定地进行,却不说明已经进行到什么阶段、达到了什么效果。而确定医疗改革的具体标准和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公权力部门的自弹自唱,忽略了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和公众的切身感受,让整个社会对医疗改革是否成功也有发言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