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如何挽回失去的信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 07:43 大洋网-广州日报

  魏凤春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研读上海社保基金案,一股寒意油然而生。

  社保基金管理者作奸犯科,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河南濮阳、浙江温州、 四川眉山、 湖南益阳……我基本上是熟视无睹。我唯独对上海担忧。不独为34亿元的巨额资金,更为政府的承诺。上海社保基金曾以锐意改革和管理规范名扬于世,是各地的楷模。楷模变乱象,不由得让人感到社保金危机到来的阵阵寒意。

  社保金危机、金融危机与能源危机是中国潜在的三大危机。社保金的危机首先表现为金额的不足,如个人账户的空转现象。其次表现为使用上的不安全。如管理者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最后都表现为支付危机。

  支付危机是一种结果,它的诱因则是政府承诺不可信引致的信用危机。

  养老本是个人的行为,前半生储蓄,后半生消费。年少时的糜费会引致年老时的亏空,个人悲剧会演化成公共悲剧。政府是公共风险的承担者,为避免力有不逮,政府不仅强制个人在年轻时缴纳养老保险金,也强行锁定人们只在退休时才能领取。人们之所以愿意遵守政府的这一法令,是相信在政府的信誉与国家的财政担保下,资金是安全的。在专业人士的运作下,资金是可以增值的。在政府的统一管理下,管理成本是低廉的。人们只要缴纳少量的养老金就可以免除后顾之忧。个人的消费欲望与公共的消费要求相吻合,社会与个人共赢。

  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保基金的意义是巨大的。它促进了人们即期的消费,使得投资与消费对接;社保制度进一步削弱了收入分化,穷人增加了创新的能力,富人增强了创新的动力,社会进步加快。

  上海社保金案违规的34亿元即使收不回来,或许上海市也能以财力来弥补。但失去的钱容易回来,人们对政府失去的信任也这么容易回来吗?

  社保金案一出,人们不由自主地由企业年金联想到

住房公积金,由医疗保险金联想到失业保险金。由上海联想到全国各地,由上海社保局联想到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一种公众的不信任感在蔓延。在安全性都难以保证的前提下,人们怎么还会奢望收益呢?政府社保金的信任危机必须立刻消除。

  34 亿元资金必须完璧归赵,这是止损。下一步是要从制度上完善社保金的保值、增值机制。以独立性、透明性、专业性、合法性、合理性、可信性和可问责性为代表的机制的建立是长久之事,不能要求毕其功于一役。

  目前较为可行的办法之一是将社保资金与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分开。各地社保案的发端,要么是基金被地方政府当作财政资金来使用,要么是被技术官僚内部人控制,在毫无约束的条件下成为寻租的工具。

  办法之二是解决基金的增值。从理论上讲,社保基金只要能够分享中国的经济增长就能实现真正的增值。至于投资到什么项目,是

房地产还是
股票
,则是技术上的问题。当然,上海社保局将自己视同银行坐地生财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唯有严格问责才能将失去的信誉找回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企业、个人,还是政府,可信的承诺是最重要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