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近期不会发生经济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 06:21 第一财经日报

  左小蕾

  据路透社9月2日报道,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先生在8月30日给参议员、金融委员会主席希尔彼先生的信中谈到中国问题时,对中国经济做了三点判断,一是中国经济近期不会发生经济危机;二是不能完全排除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三是中国的银行不良资产还会增加。

  不论这些观点是否中肯,我们不妨从这三方面出发,分析一下美联储主席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提出的这些问题是否有道理,使相关的政策和改革更到位。

  中国近期会出现经济危机吗

  经济学对经济衰退的一般定义是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经济出现严重衰退。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经济,经济危机不适合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对新兴市场经济的经济危机的一般看法认为,如果连续两个以上的季度低于保证基本就业水平的经济增长,比如

中国经济连续几个季度出现低于6%的增长,就应该是经济危机的信号了。

  但是2005年10.2%的增长,2006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呈现了9.9%和10.9%的超出预期的高增长。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在最近的将来会出现低于10%的增长。所以,我们的看法完全与大洋彼岸的第一个判断一致,中国经济近期不会发生经济危机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观察到,尽管中国经济20多年的连续增长,海外对中国经济的分析还是不断地、比较高频率地提到“经济危机”这样的字眼,不管是强调存在“经济危机”还是不存在“经济危机”,这里有国际社会对转型经济和新兴市场的脆弱性的一般性的担心,也与我们的经济和各方面的信息在国际市场上还不够完全对称有关,也存在与国际社会的对话和沟通不够充分有关。

  信息不对称可能使国际投资者有“雾里看花”的朦胧,对中国经济的环境不能有正确的评估,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不能有客观的认知,对中国经济政策不能全面理解,对中国经济形势缺乏充分的判断,加大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因素,最终使双边都失去一些大好的共赢的机会,弄得不好误判形势,可能会诱发“经济危机”。经济信息的进一步透明,有利于淡化中国是否会爆发“经济危机”的频频猜测,消除一些偏见,把炒作因素降到最低,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会硬着陆吗

  我们认为,大洋彼岸的可能“硬着陆”的看法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硬着陆的概念与目前的中国的宏观调控有关。中国正在采取一系列政策调控不平衡的内外经济。在提升贷款利率后,已经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提升存款利率和再次上调贷款利率,并且还有一些相应的行政调控配套。随着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根据过去的经验,稍有过度,经济非常容易出现大起以后的“大落”,经济从高增长状态大幅下滑也不是不可能。

  另一方面,可能是基于中国经济可能受到美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影响而“硬着陆”的判断。美联储8月8日的例会没有继续加息,市场的猜测是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开始变化。事实上,2001年以来,美联储为了刺激“9·11”以后带来的经济低迷,以及纳斯达克泡沫破灭带来的资本市场的大幅调整,13次降低并保持了两年多的1%的利率。较低的利率,在支持了美国

房地产投资的同时,更使人们能够利用低利率滚动抵押贷款,偿还高利率时期的贷款,减少房产的按揭支付。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支付能力,刺激了消费支出,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迷,开始复苏。

  连续三年的经济增长和

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美国一般通胀和核心通胀预期提升,美联储连续加息17次,把利率从1%提高到了5.25%。利率的不断提升,使滚动抵押贷款的低按揭支付带来的收益不再,而且对房地产的投资还要支付更高的利率。低利率时代的结束,极大地影响了对房地产的投资,也降低了滚动抵押贷款带来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居民消费能力将直接受到影响。最近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的房地产销售已经显著下降22%,商品零售数据同比下降,显示中期变化的制造业订单也在下降。

  如果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从投资和消费的两方面会对美国经济产生沉重打击,总需求将严重不足,美国经济的硬着陆也是有可能的。因为中美经济的相互关联度越来越强,美国经济硬着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美国经济的硬着陆与中国经济的硬着陆也就不无相关性了。从这个意义上预测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也可以看作对中国经济的一个明确的警示。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并不像大洋彼岸那么悲观。硬着陆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大幅下滑。但是非常明显,中国经济今年一直面对的问题,后半年将面对的问题,仍然是经济“过热”。外贸进出口仍然强劲,新增贷款仍然过快,固定资产投资仍然过度,消费也在平稳增长。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都没有放慢的迹象,似乎不必担心经济的硬着陆。而占到GDP近50%的“过度”投资、粗放式的快速“经济”增长,经济能否持续增长才是值得担心的问题。

  对于中国经济可能受到美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影响而“硬着陆”的判断,倒是应该有所警惕,有所预防。美国经济放缓,直接影响的就是消费市场萎缩。海外需求的下降对中国一般商品的出口会有绝对意义上的影响。美国市场的萎缩还会影响欧洲和日本经济,使欧洲、日本对中国的进口需求下降。如果美国经济真的硬着陆,加上连锁影响对中国出口带来的冲击,进而对经济的冲击是值得特别关注的。

  如果美国经济是“软着陆”的趋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比较温和、比较中性,出口贸易有所下降,经济增长适当放缓,对调整中国目前的偏快过热的经济形势可能“歪打正着”,也不是什么坏事。只要经济增长不是从10.9%下降到5%或6%,保持8.5%、9%或者9.5%的增长,把更多的资源和注意力放在降低能耗和增长模式的转移上,可能更有利于中国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增长。

  银行坏账还会增长吗

  通过近几年特别是2005年大规模的银行改革和治理,政府的大规模注资和坏账剥离,银行整体的资本充足率不断改善,坏账率不断降低,许多银行特别是境外上市的银行,已经达到国际通行的坏账管理标准。但是,为什么从境外的角度一直对中国的坏账问题不能释怀呢?最主要的是方式上的理解差异。我们认为,坏账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以后,银行的坏账风险就大大降低了。但是从境外的角度,剥离的坏账不等于不是银行的坏账,不管放在哪里仍然是银行的坏账,迟早应该由银行自己解决。所以,剥离只是账面值的改变,并不是实质性的改变。

  而且,如果银行的改革不彻底,体制没有根本的改变,坏账剥离后还会产生新的坏账,特别是现在还在继续的、对那些已经产能过剩严重的企业贷款、对宏观政策正在调控行业的过度投资,都是新坏账形成的比较危险的领域。盲目的投资,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流动性过剩导致的新增贷款过快增加,对利差收益模式的过度依赖和做大分母的策略,都使银行存在坏账增加的潜在风险。

  要解除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银行坏账问题上的偏见,在进行注资和坏账剥离的政策性行为的同时,应该还是要在坚持体制改革上有所突破。要进行银行经营模式的改革,要进行GDP增长的业绩评价体制的改革,要进行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要进行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体制的改革,降低储蓄-投资差异,解决内部经济结构失衡的矛盾。当然,首要问题应该是行政体制的改革。

  大洋彼岸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可能并不完全准确。但是所提出的外部关注的角度,可以启发我们更深入地分析和认识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更胸有成竹地把握发展趋势。经济危机的低概率的分析加强我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的同时,进一步意识到信息的国际对称的必要。

  美国经济的变化要引起充分注意,中国应该有应对机制。宏观调控可能会增加银行的坏账,但是不调控将来的坏账可能更多。调控的政策在把握经济不会硬着陆的同时,与相应的体制改革同步,才能达到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而不会频繁地被“危机”、“硬着陆”这样的“红色警号”困扰。(作者为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原标题为伯南克硬着陆:彼岸与此岸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0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