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 07:38 人民网—人民日报

  胡问鸣

  产业结构演进是一个有序的过程。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应认真研究产业结构升级的规律特别是当代科技革命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新情况,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顺势而为。

  当代劳动及产业发展的新特点

  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及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劳动的创造性、智能化程度显著提高,并由以体力劳动为主向以脑力劳动为主转变。首先,科技创新劳动渗透到各种具体劳动以及劳动的各个环节之中,提高了劳动的创造性。现代科技被广泛应用到劳动过程中,提高了劳动的智能化程度。其次,脑力劳动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在现代社会的总劳动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构比例发生了根本变化,体力劳动的主导地位正在被科技创新劳动、管理劳动、精神文化劳动所取代,劳动正在从以体能、技能为主逐步向以智能为主转变。第三,劳动的知识含量特别是科技含量不断增大。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劳动效率也大大提高。

  科技发展引起产业结构演变,推动劳动向第三产业延伸。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劳动向第三产业延伸,由物质生产领域向精神生产和社会服务领域拓展。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高达70%左右。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越来越方便的服务,并成为容纳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

  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不同性质劳动的联系以及产业联系大大增强。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专,其结果是:劳动分化,管理、协调、监督、技术开发等劳动从直接劳动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职业,同时还产生了许多产前、产中、产后的辅助性劳动;劳动过程的环节增多、链条拉长,生产商品的劳动很难在同一个独立的时间和空间中完成;劳动过程成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种相对独立的劳动职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同一个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不同劳动的联系大大增强。这也使各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把握好三次产业发展的关系

  历史地看,第三产业最早是从第一、二产业的具体产品、具体加工环节、具体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的。除了传统服务业,伴随着第一、二产业劳动复杂程度的提高和规模的发展,服务于第一、二产业的生产性服务劳动也日益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形态,如商业、贸易、物流、金融、咨询、科技开发、维修等行业。显然,源于第一、二产业劳动的第三产业劳动发展在先,第三产业作为一种独立的产业形态形成在后。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第三产业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随着第一、二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就会具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更大的市场需求;而随着第三产业提供日益全面细致和个性化的服务,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必将跃上新的层次,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结构和国民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因此,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应将着力点放在如何有效地支持第一、二产业发展以及为第三产业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上。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最关键的是要研究和把握产业结构中长期的演变趋势与方向,明确带头的先导性产业部门即所谓战略产业,由战略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规划产业结构的基准,就是选择战略产业的基准。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信息化刚刚起步,第二产业虽然在数量上已居主要地位,但现代化的程度还不高,第三产业则仍处于规模小、质量低的状况。在社会劳动方面,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二、三产业转移。因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以第一、二产业全面发展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在实践中,应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