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调控声中房价为何节节走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 09:01 深圳商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7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环比上涨0.5%。

  今年4月始,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在节奏、力度上呈渐次加强态势。然而,在房地产交易淡季的6、7月份,国内各大城市房价并不见明显下降。

  巨量资金支持房价上涨

  为何调控声声紧,房价节节高?经济学家徐滇庆从资本流动性的角度给出了一个解答。他认为,中国的房地产需求巨大。中国改革20多年来,人均收入的增长很多年都是两位数,而房地产人均居住面积每年的增长率都在3%以下,积累了巨大的势能。有大量的资金和需求足以支持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根据徐滇庆的观点,中国目前的资金出路并不多,存钱是负利率,股市形势也并不完全让人放心;投资实业,上百种主要商品没有供不应求的,投资哪儿,哪儿就过剩;往外走,人民币不可以自由兑换,即使通过非法途径走,一年带走也很有限。“大量资金无路可走,巨额的资金流必定进入房地产,

房价怎么会跌呢。”徐滇庆说。

  我国房地产市场“长阳无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政策空置”。

  7月26日,国税总局出台通知,要求自8月1日开始,国内居民在进行个人

二手房转让时,所得收益须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缴纳个税,该税率固定为20%。但这个看起来十分刚性的强力措施中另有一条款规定,没有房屋原值凭证的,可以按交易全额的1%-3%计税。结果多个城市的“实施细则”都“用足政策”。

  房地产业定位是政策消解主动力

  6月,国内房地产开发实际完成投资、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面积这两项重要指标骤然出现大幅反弹,分别由1526.77亿元人民币、0.24亿平方米回升至2036.91亿元人民币和0.41亿平方米。

  “这一现象说明,房地产

宏观调控政策的正效应已出现被消解的状况。而发展商对此则是心知肚明。”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政策的正面效应之所以被快速消解、甚至走向负面,问题出在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所作的经济定位上。据分析,这其中有三大误区。一是强调房价增幅下降、暗中排斥房价下降。所谓增幅放缓,其本质就是强调房价只能升、不能降。

  二是将房地产业定位为支柱产业。

  三是不少地方仍在迷恋、依赖“土地财政”梦。所谓“经营城市”本质上就是经营土地、经营房地产。在土地及其相关收益的分配不能尽快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要房价下降,相关方面都需要更深层次的变革。

  作者:新华社记者 徐寿松 蔡国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