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上海难出大企业家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 05:58 第一财经日报

  赵何娟

  “要成为企业家,天赋很重要,要有高智商、高情商,还要有高胆商,上海本土企业高管胆子太小,根本出不了大企业家。”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吉日前在出席“建设创新型企业主体论坛”时非常激动地表示,这也是为什么上海外资企业往往能够更加如鱼得水的重要原因。

  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会场哗然,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企业家,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出大企业家的热烈讨论。

  刘吉解释其“胆商”的含义,就在于有胆识,有胆有谋,还要有成就企业家胆识的环境。也许他想说,上海的文化表面开放,实际很保守,这跟长期形成的文化和性格有关,但我想他真正想表达的,仍然是国企领导人的选拔机制,这才是“创新的最大阻力”。

  所以他才会指出,国有企业很少能选拔出真正的创新型管理人才,多为四平八稳的人,他不断质问:“这样的国有企业如何能够做好?而上海更多的是大而无家的国企、大且有名家的外企、小且无家的民企。”

  我不由得想起了以前批评“拍脑袋”企业家的旧事,难道说自从有了规矩束缚了手脚,无胆子又成了一种罪过?这种拍脑袋的企业家,我们常称之为“土老板”,但现在这也成了稀有品种。

  刘吉选择把更多的期望寄予了那些民营企业的土老板,他认为,目前在中国国企大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必须要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责任。这话听起来有点咋呼,但仔细琢磨,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是

垄断行业下的国企,在高薪舒适的优越环境下,如何要求他们去冒市场风险呢?更别提走出国门了。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说,资本家可以退出企业、劳动者可以退出企业,而企业家是不能退出企业的唯一要素。“一个企业,要么增值,要么就是在人力资源上报废。创新必须是企业家的本能。”

  其实这是中国国企普遍面临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上海性格”。在西方,20世纪中期完成的经理革命,已经把资本家的企业变成企业家的企业。而现在的中国,最缺少的就是企业家的企业。而偏偏“企业家的企业”在刘吉和华民看来,才是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作者为本报综合新闻中心记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