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制度缺陷少 社保基金漏洞才会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 02:42 中华工商时报

  马龙生/文

  一家神秘的民营投资公司福禧,一个管理着上海老百姓保命钱的社保局,一家优质的国企上海电气,一起陷入了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腐败案中。据悉,为了彻底查清此案,中央已经派出超过百人的调查组常驻上海。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眼下国家社保基金存在着巨大缺口,且缺口越来越大。为了堵这些缺口,不少地方政府甚至专家学者,总在盯着百姓的腰包,打着“从哪里刮钱”的主意。延时退休、提高缴费额等“溲主意”,都是这一思路催生的结果。然而谁能想到,本来已是“卯吃寅粮”的社保基金,却在管理中漏洞百出。一个区区上海市社保局下属的企业年金发展中心,竟先后将34.5亿元的资金通过委托资金运营的方式拆借给福禧投资及其股东沸点投资,用于收购高速公路等资产。

  上海的情况绝非个别。据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以来,全国清理回收挤占挪用

社保基金160多亿元。追回的这么多,没有追回的又有多少?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社保基金被挪用的情况是何等的触目惊心。一向被认为是百姓“养命钱”的社保基金,在一些人的眼里,只要有了“过手”的条件,就决不会放过“捞一把”的机会。从媒体披露的上海社保大案看,当前社保基金的管理权和经营权都属政府机构拥有,这就很难避免利益地方化、部门化现象的发生。几十上百亿的资金从自己手上流过,政府同样会有利用现存制度使自身利益增值的冲动。

  而从另一方面看,如果社保基金处于沉淀状态,客观上又会存在一个保值的难题。在银行

存款利率走低的今天,靠利息增值显然已成空谈。社保基金的“含金量”越来越低,必然使经济规律与“养命职能”形成了一个矛盾——如果社保基金仅限于“看守与消耗”,基金就等于一天天在贬值;如果想让基金保值或增值,就必须走投资这条路,而任何投资又会有风险。别的投资风险,都可以以“交学费”的名义来开脱;而百姓“养命钱”投资,人们又很难接受这样的理由。

  因此,上海社保基金大案的焦点,也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现行的社保基金,需要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社保基金的法律地位和基本原则做出较高法律层级的规定;现行的社保基金,需要一部专门的条例作为基金监督的实体法,明确法律责任,确定监管主体,规范基金的征缴、管理、支付、运营等行为,并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作出制度性规定,让管理权和经营权有效分离,并要设定“不损本金”的底线等。而只有通过“前门抓应缴尽缴,后门堵管理漏洞”,腐败的几率才可能变小,社保基金的缺口才有望变小,百姓才能对未来的养老充满信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19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