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公正公平透明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何以建立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 05:56 第一财经日报
烽言 自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后,各行各业都在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在全社会形成了自主创新的热潮。但同时,一些不切实际、心浮气躁甚至大量造假的现象也一并涌现。特别是在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日趋严重。 国家科研经费成了“唐僧肉” 例如,有的电子信息企业从国外高价购买了芯片的设计软件授权费和生产测试设备,在此基础上开发出自己“核心芯片”,也挂上了“自主开发”的名号。但事实上,当今芯片的生产技术和开发软件在国际上已经基本实现了标准化。还有,在一些地方企业向上申请的自主创新项目数量比过去翻了好几倍,可是仔细研究之后却发现,相当一部分成果仅仅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加改进,就来申报“创新项目”。实际上,这样的改动在过去基本是作为“技术改进”来上报的,当“自主创新”成为衡量一个地方或部门工作成绩的标准之一时,就统统冠以“创新”之名。这样一来,自主创新的好“经”被人为地“念”歪了。 国家投入巨资的自主创新科研经费被当作地方、部门、企业、科研单位甚至个人争食的“唐僧肉”。如此下去,不仅国家投入的巨额资金被浪费,而且科技中长期规划的完成和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都将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落空。这就需要反思我国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弊端丛生 现行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有:一是政出多门,条块分割,既使科研活动难以统筹安排,也使科技资源难以合理共享。以基础研究为例,经费来源主要有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科技部和教育部四个渠道。这四个部门都各自制定计划,并都能直接从财政部获得独立预算。此外,其他部委也可根据需要安排科研项目和经费。这不仅导致科研项目重复设置,有限的科研经费分散使用,而且造成科研人员多头申请,同一个人、同一研究内容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经费,而同一科研成果也可以向各方面交账。还由于条块分割和科研经费管理不严,重复购置大型科学仪器的现象很突出。据有关研究统计,我国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仅为25%,而发达国家的利用率超过170%。 二是科技经费管理成本高,投入产出效率低。一方面,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已有相当规模,每年都有超过1000亿元的资金流向各种科研项目,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在2000~2004年5年间,R&D经费年均增长21.7%,5年累计达到6732亿元。根据《2005年洛桑全球竞争力年鉴》,2003年我国R&D总支出位居美、日、德、英、法之后,居世界第6位,已超过加拿大、韩国、意大利等国,是俄罗斯的3倍,印度的5倍,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高居第一。另一方面,一些急需经费、很有前景的科研项目却往往申请不下来经费。不少科研人员反映,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往往被部分学术权威、“知名”科学家垄断,而那些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却很难申请到资金,特别是有创造力的青年学者很难获得“雪中送炭”的机会。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科研人员四处跑项目、争资金、应付评审,甚至科研经费存在被转出境涉嫌“洗钱”、行贿等现象。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教授指出,科研经费用于“洗钱”的方式有多种:第一,购买设备。例如,国家下拨700万元,只购买500万元设备,大笔回扣进了小金库。第二,大量购买汽车房子,最后纳为私产。第三,购买保险。例如,“我今年55岁,买5年养老保险,每月2000元,5年就是12万,等我退休后,这笔钱我可以取回,至少可以拿回本金,将来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买保险则有发票可以报账。第四,合作研究。例如,“一个亿的总课题,我说需要别人合作研究,跟对方地下约定,让他开个高价,把钱打过去,再地下分赃吃回扣”。第五,产业化,自己建立公司,拿科研经费作股份。第六,旅游消费。如此一来,虽然国家投入了巨资,却产生不出应有的科研成果、更出不了高水平的成果就自在情理之中了。目前,我国的一些行业骨干企业明确表示在国内找不到合适的技术来源,而不得不将目标转向国外。 三是政府直接管理科研经费,不仅引发政企、政事不分,而且容易滋生寻租和腐败行为。在科研活动中,政府兼具多重身份,既管经费,又管项目;既是出资人,又是“经营者”。现在,有些巨额的科研审批经费掌握在少数不懂技术的行政主管部门官员手里,他们掌握生杀予夺大权,造成权力寻租、“跑部钱进”的现象十分突出。一些科研机构和院校把争取来的科研经费还成为向官员、专家行贿的来源,包括送回扣、送项目。据2005年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表明,有2个部门、45个科研单位转移、挤占挪用科研经费达6.69亿元。 建立公平透明的经费分配制度 由此可见,加快推进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迫在眉睫之事。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监管。国家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有很多大的百亿元级科研项目,国务院要把对每一个大项目的审查管理起来,必要的话要成立专门的科研项目组,并加强审计。否则的话,如果大项目管理不当,资金最终流到私人腰包,实现国家中长期科技目标是不可能的。 二是建立健全科研基金会制度。今后,应加大科研基金的比重和成立新的国家技术创新基金委员会等,政府部门科研经费财权和审批权要分离,掌握财权的政府部门要从直接的科研项目审批中退出。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应由政府部门委托相关基金评估后决策实施,并实行问责制;一般科研项目经费则由基金会管理,政府部门负责监督。 三是调整科研经费资源配置和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按照“统筹规划、抓大放小”的思路,合并、调整相关部门掌握的项目资源和现有的项目计划,突出重点,抓大放小,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全力攻关,堵塞一个项目多头申报、多渠道获得资金的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旦发现多头申报和弄虚作假,将严加惩处,使其负责人身败名裂和倾家荡产。同时,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关键是建立科研项目“同行评审”机制和坚持利益相关者回避制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