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夏斌:中国不存在美国式加息周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 02:39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郭茹 发自上海

  今年以来,央行已连续两次加息,由此也引发了中国是否会进入加息周期的争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上周五表示,由于在决策机制上的不同,中国不存在美国式的加息周期。

  夏斌在上周五于上海参加“路透投资论坛”时作出上述表示,并称不排除央行后期再加息的可能性,虽然目前经济数据已显示出向好的趋势,但还要关注后几个月的经济数据再来判断。

  从2004年6月份到今年8月份,美国已连续17次加息,每次加息的幅度均为0.25个百分点,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但夏斌表示,中国与美国不同,美国货币政策委员会每半月举行一次决策例会,通过美国联邦储备基金利率的调整来调控美国经济。而中国的货币政策委员会是纯粹的咨询机构,而且中国的央行可以运用的调控工具存在着不唯一性,包括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定向票据等,而属于央行利率的再贴现率和再贷款率则已不再运用。

  “如果谈周期,中国的确进入了一个趋紧的经济周期中,但加息不是唯一的调控手段。”夏斌说。

  今年以来,为抑制贷款的过快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央行已两次加息,两次上调存款

准备金率,并多次发行定向票据,从资金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紧缩经济。

  此外,夏斌指出,发改委、国土部、建设部、环保局、

商务部
银监会
、央行等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共同发挥对经济的调控作用。而央行的货币政策只是政府调控手段的一个组成部分。

  解读央行今年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背后的逻辑,夏斌指出,央行可能也已逐渐意识到,相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供应太多了,市场整体流动性的增长过快。

  “不同时期同一经济增长水平可持不同的货币信贷目标。”他表示,“2006年紧缩政策某种程度上是对2004年、2005年政策的纠偏。”

  从收缩流动性的角度出发,夏斌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比加息更加有效。经过前期的调控后,目前实体经济已经出现了下行的苗头。企业经理人采购指数、CPI、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都显现出回落的趋势,而虚拟经济方面,资金面也有所趋紧,这可能将主要表现为票据融资的大幅度回落。

  但他进而指出,对于今后的政策分析仍要重点关注新的经济数据,如果投资和信贷的增长仍没有压制下来,央行可能会再次加息。

  “但加息只是央行多种选择之一,其他的诸如存款准备金率、定向票据等非传统的经典工具都可能会被采用。”他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