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反商业贿赂:重击地产勾结金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 02:05 第一财经日报

  治理商业贿赂行动正在全国如火如荼进行。根据中央治理商业贿赂相关会议内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是问题最多的六大“重灾区”。其中头两项均直接涉及房地产业,结合中央相关调控总难有实效的尴尬现状,显然需要在房地产业严加治理商业贿赂行为。

  商业贿赂在一些行业和领域滋生蔓延,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害群众利益,败坏社会风气,诱发腐败和经济犯罪,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

  近年来,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关联利益巨大,自然成为滋生商业贿赂的一大温床。房地产业的商业贿赂行为,除发生在土地出让和工程建设环节,往往还涉及投融资环节,比如

商业银行违规放贷,有关机构挪用资金等。因为涉及数额巨大,每每案发都相当惊人。

  中央明确要求,治理商业贿赂是今年反腐倡廉的重中之重,要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从中央的治理决心和近期行动力度来看,就是要通过突出查办大案要案,坚决遏制商业贿赂蔓延势头,同时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企业行为和行政权力,加快建立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据统计,今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和自行发现商业贿赂案件线索逾万件,其中一半以上已正式立案,相当部分涉及房地产业。

  这些暴露出的案件,无疑只是冰山一角。商业贿赂成因复杂,涉及很多深层次问题,要想在短期内根治,难度相当大。在中国许多行业,比如房地产业,商业贿赂事实上已成为一种“行规”,是许多房地产企业得以运行的“潜规则”,令从业者陷入恶性竞争。据有关研究机构调查,多数房地产企业有过商业贿赂行为,“给回扣”成为许多公司竞争的“法宝”。因此,当有房地企业负责人公开声称,本公司从不送钱拿地、贷款时,竟成为房地产业的异类。

  在房地产业整个链条上,工程建设和土地出让环节的商业贿赂,主要是直接影响房地产项目的成本和利润,最终通过较高的

房价,将风险向市场和客户身上转嫁。不过,一旦市场和客户不认同这样的高房价,买房不积极,商业贿赂就可能成为房地产商或工程承建方的沉没成本。虽然这种危害也是触目惊心,但始作俑者往往是最直接和最大的风险承受者。

  而投融资环节的商业贿赂,其危害则远超出房地产业本身。因为贪恋个人受贿赂所得,原本不该发放的银行贷款,就会有人敢发放;原本谁也不能动的专项资金,也会有人违规挪用。一旦相关房地产项目出现经营风险,最大的受害者却不会是房地产商,而是违规发放贷款或挪用资金的机构,或增加坏账,或血本无归,其连锁冲击波之大令人心寒。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破坏力,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房地产业极为流行的杠杆资金运作规则。就是说,房地产开发商常常只有开发一个项目所需资金的10%~20%,如果没有银行信贷或其他资金支持,许多开发商根本没有资格和实力运作房地产项目。而要严格审核他们的信贷资质,显然应归于风险极高的信贷对象,这些开发商获得资金的唯一办法,就是搞各种商业贿赂。

  因为前期成本较高,拿到违规贷款或挪用资金的开发商,必然会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善良一些的,也许勉为其难地继续开发项目,再基于较高的成本定价,客观上不仅哄抬了房地产市场的整体价格,也增加了该项目销售不畅、无法如期回收资金的市场风险。凶狠一些的,干脆直接拿着钱就消失了,根本不会再费力开发什么房地产。而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对于违规贷款的银行或挪用资金的机构,显然都是灾难性的后果。

  最近两年多来,为更加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中央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政策限制,严把土地和资金两大要素关。这种釜底抽薪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治理相关领域的商业贿赂,任由房地产企业和掌握土地、资金的机构继续结成利益联盟,那么中央有关政策限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必然会走样,愿出高额贿赂仍然可以拥有特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