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汇率风险:在父爱渐远的日子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 06:31 第一财经日报

  高原

  对于大量刚刚告别作坊的中国外贸企业来说,近期外汇市场的大幅波动,着实让他们措手不及:一天200多个基点的波幅,他们得到的并不是上上下下的享受,而是惊魂未定的狐疑。

  近期中国外汇市场确实令人有点意外,先是上周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突然跃升203个点,创下历史最大波幅,然后是一举下跌200多个基点,中国外汇市场的这种波动,在汇改甚至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结束以来前所未有。

  当然,人民币的这种波幅,是管理层积极推进的结果,也是管理层乐意见到的结果。虽然外界一直误以为中国汇率改革就是人民币升值,但实际上,中国汇率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将人民币的波动幅度扩大,以及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

  事实上,目前中国的

汇率浮动范围已经越来越大:自去年7月21日起至年底,人民币外汇市场日均波幅只有17个基点,而今年上半年,日均波幅为35个基点,最大单日波动达到了0.21%。

  不过,对于国内的一些中小企业来说,人民币每天如此大的波幅,将使他们手足无措:汇改后由于人民币的汇率风险逐渐从央行转移到民间,但国内却没有相应的一个成熟的远期外汇市场来对冲汇率风险,这些企业只好沦为俎上之肉。

  长期以来,中国外贸企业一直萌阴于央行的“父爱”之下。虽然自1994年起,中国实行的就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

汇率制度,但实际上,人民币兑其他货币尤其是美元基本在窄幅波动,对于外贸企业来说,他们无论是进出口还是国际融资,都毋须关注汇率风险,只要埋着头生产就行。

  不过,自去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的弹性逐渐加大,使外贸企业的汇兑损益开始浮出水面。据一项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汇兑损益为13.52亿元;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启动,下半年上市公司汇兑损益为40.65亿元。而今年截至8月13日,已公布半年报的492家上市公司汇兑损益为负6014.70万元,而这些公司2005年上半年汇兑损益为29973.9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6年上半年,这492家上市公司中的79家公司从汇兑中收益同比大幅下降47.64%;而200家公司在汇兑中损失却增加了2倍多。

  上市公司尚且如此,一些中小企业也毫不逊色。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去年底对部分具有进出口自营权的生产性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样本企业利润总额在实施

汇率改革的2005年同比下降46.3%。

  当然,自去年汇改以来,中国也在积极培育远期外汇市场,而且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远期结售汇市场、远期外汇市场、外汇掉期市场等金融衍生品市场,但是,由于这些市场目前仍多处于“襁褓”期,参与者寡、交易量小,并缺乏大的做市商,因此,目前市场规模仍非常小。

  据外汇管理局的一项数据,2005年8月15日至2005年底,银行间远期结售汇市场成交笔数275笔,成交金额27亿美元,2006年初至2006年5月末,成交笔数近600笔,成交金额59亿美元。而去年全年的进出口总额却达14221.2亿美元。

  对于企业来说,虽然他们也深知人民币波幅的扩大将加大企业的汇率风险,但是由于这些企业对于金融衍生品的认识不足,并缺乏判断、掌握汇率变化趋势的能力,因此,也只能在汇率波动中任其宰割。

  最重要的是,目前多数企业最缺少的就是专业人才,在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很难选择金融衍生品来规避风险。掉期、远期,这些金融术语,对于这些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天书,即使放眼中国金融界或理论界,夸夸其谈者可能有之,但真正游过泳的可能就没有几个。

  毫无疑问,增加人民币的汇率弹性、加大人民币的波动幅度,这无论对于当前宏观经济,还是人民币走向国际货币,都是功在千秋。但是,对于刚刚在国际市场挺起胸膛的中国外贸企业来说,人民币波幅过早地扩大,而相应的远期外汇市场培育和人才培养却没有同步跟上,这无疑是让他们拿着一根稻草推到大海中游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