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中国经济:宏观与微观间的矛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15:31 南方都市报

  推荐

  中国的宏观政策制定人发现他们正陷于一个严峻的困境中。投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地方层面的项目,由结构仍然高度分散的中国银行体系来融资进行。为了维护社会和谐和创造就业机会,地方党政官员运用其对地方银行分行的影响力,对于投资项目的审批往往比公司管理层或银行北京总行信用部的主管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地方银行的影响力也同时把监管机关和央行的角色矮化。“分散效应”的盘根错节也影响了中国的高层政策官员,削弱了在宏观层面的政策拉力。换言之,北京发出的信息不足够,完成工作的责任落在地方政府身上。在这方面,深圳起了带头作用,在北京发出行政指令的三个星期后,深圳政府于6月22日公布了十项紧缩措施。根据报章消息,深圳房市对国家的指令反应不大,但面对地方政府的行动却立竿见影。这一重要实例反映了国家紧缩措施相对乏力与地方行动直接有效之间的矛盾。

  这里正是考察现代

中国经济的着眼点。宏观中国的持续性已到达至关重要的临界点——经济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然而受到地方层面的自主性发展拉动,微观中国却继续向前迈进。稳定压倒一切的大原则在宏观与微观的鸿沟之间架起桥梁。大量民工涌进大城市,估计在未来15年每年介乎1500万-2000万,这使个别地方和省的超高速增长情况有了一定的合理性,以便有效吸纳庞大的民工迁徙潮。不然的话,持续上升的失业率、日趋显著的收入不均和社会不安情绪,将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归根结底,加快市场经济的改革步伐是舒缓这些不断上升压力的唯一方法。只有这样,传统的宏观政策才有用武之地并起到其发挥拉力作用的功能。

  明白了这个逻辑,我建议大家少点在意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宏观政策官员的高姿态声明,多关注一些发改委微观管理人就经济走向作出的指导性举措,这些在数量层面作出的行政措施,将远比我们西方人所熟悉的传统稳定政策调整来得重要。我们总是倾向使用我们用以检视自身问题的同一套标准来看中国。就中国经济的当前状况而言,这样做很容易出现严重的误导。

  (作者史蒂芬·罗奇,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原刊于《商务周刊》,本报有删节)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