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方科:冗官也是一种腐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10:12 中国财经报

  方科

  一个贫困县,有11名正副县长。一个县级公安局,有15名正副局长。一个只有20人编制的县级审计局,领导班子成员有10人,基本上一名领导管一名兵……。这都是已经见之于媒体的报道。可以说,地方政权的冗官现象已经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冗官,其实也是一种腐败。

  第一,从历史上看,哪些朝代冗官最多?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是宋朝和清朝后期。宋朝和清朝后期恰恰是我国历史上国家综合力量最弱小、政治上最腐败的时期。

  第二,冗官,是对法律法规的挑战,是没有法律意识的表现。无论是邓小平,还是江泽民,以及胡锦涛,都是主张依法治国的。依法治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需要实际行动。法,其实也是一种规定。编制,是规定,也是法律。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已经有了成就的文学青年要求调到文联工作,宣传部长竭力赞同。但文联没有编制了,不能进人。宣传部长将此事拿到常委会上讨论,要求增加编制。组织部长等其他常委一致认为,编制就是法规,不能朝令夕改,否决了宣传部长的提议。九十年代后,经历了几次机构改革,每次改革,都对一个单位的总人数、领导职数、单位职责作过规定。应该说是有法可依。然而,我们再也见不到把编制当做法规的领导了。对照着2002年机构改革时对各个单位的“三定方案”,可以说没有一个单位的领导职数没有突破的。编制,在这些领导人面前,不是法规,而是儿戏。

  第三,冗官,从表面上看是对法律法规的挑战,是没有法律意识的表现,但如果从深层次看,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产生冗官的原因,一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近年来,市、县主要领导在某些地方调动频繁。每换一个主要领导人就会提拔一批归属于自己的人;有些人从个人的经济利益出发,在上任后要卖掉一批官。可无论是提拔的好,还是卖掉的也好,都总不能无缘无故地将原有的官员撤换。于是,官吏也就越来越多。二是无序性。有的地方,随着官吏的越来越多,在官吏的安排上也悄悄地搞起了“无政府主义”。可以说,以上两种情况,都很难摆脱不是腐败的嫌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