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信贷目标为何形同虚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02:11 中华工商时报

  实习生 向辉 孙晓辉 本报记者 傅春荣

  专家表示制定目标应更具有前瞻性协调好各方利益

  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增贷款达1718亿元。这样今年前7个月,新增贷款已达2.352万亿元,占到央行全年信贷目标计划的94%,而前6个月就已完成全年计划的87%。

  根据央行计划,2006年货币政策的预期调控目标是: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毫无疑问,到年底信贷增长肯定会超过年初计划。

  计划过于宽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在评论央行年初调控目标时说,今年的货币政策是中性偏宽松,将为提高内需创造较好的货币环境。多位专家也认为这是一个宽松的计划,但从目前看,这个计划相对于火热的经济来说显得过于宽松了。

  “宏观经济过热的迹象很明显,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各部门进行

宏观调控不可避免。”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教授谈儒勇告诉记者,货币供给增长和信贷投放大大超出了预定水平,央行再次出台紧缩货币政策也有很大可能。一方面这个计划的制定有不周到的地方,另一方面在计划、政策落实的过程中,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其执行势必会打折扣,导致失效。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研处副处长张伟分析到:“今年GDP继续高速增长,居民的收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增强,货币供应量增加较快,大量资金流入中国。”张伟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对冲外汇投放的货币,流动性依然很难收紧。

  今年7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1.99万亿元,而7月末全部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1.69万亿元,也就是相当于至少还有10万亿元资金没有出路。流动性较充沛,货币环境很宽松,也给银行贷款扩张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条件。

  频频出手“挠痒痒”

  在

股票市场、
房地产
市场高盈利为背景的条件下,对于4月28日央行上调贷款基准利率0.27%,引起融资成本上升,投资者表现并不敏感,贷款需求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而对于银行,突发性的利差扩大,增强了银行的信贷投放动机,“激励”它们发放更多的贷款,但资金需求并没有受到压制。张伟指出,“这实际上是上调利率之后,信贷投放和货币供应量加速增长的内在原因。”而此次央行加息后市场到底有多大反应,还有待观察。

  政策效果的发挥总是存在时滞,在变化的形势面前,预算和决算、计划与实际的差异一直存在。在中国市场经济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近几年央行每年信贷的目标值与后来的实际结果总是相差很大。“但我们不能简单地由此得出信贷计划失灵的结论。”谈儒勇提醒道。

  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秦池江表示赞同:“目前贷款确实是增长过多,又有一个结构性的矛盾。农村、中小企业

  贷款增长并不高,有的农业贷款甚至在减少,但不能因为这个就说整体贷款增加不够,也不能说央行年初计划太少。另一方面,不能因为房地产过剩产业的贷款增长较多,而说贷款应该统统压缩。这两种观点都不合适,因为没有看到结构方面的问题。总的来说,央行年初安排还是比较合适的,不能说这个计划无效、没有约束力。”

  中国央行每年都会公布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信贷投放金额的目标值,但信贷计划并不是指令性的,而是指导性的,有了这个目标值,在以后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基准。谈儒勇说,今后的目标制定中,要更加具有前瞻性,注重长期目标的制定,协调好各部门、各方利益。

  到目前为止,参考年初计划,央行已经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定向票据、两次加息,央行出手如此频繁为历来少见。但市场对这种“挠痒痒”式的做法并不以为然,银行信贷增长过快仍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