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朱冰尧:领导十分重视背后的问责机制缺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 10:43 中国产经新闻

  尖锋时评

  撰稿/本报评论员 朱冰尧

  凡是遇到灾难性、事故性的突发事件或被媒体曝光的违法乱纪行为,你一定会频繁地在媒体上看到“某某领导十分重视”的字眼,在百度上随意搜索一下,竟然也有39300多篇文章出现在相关网站上,看样子“领导十分重视”的词语也该进入网络流行语的行列了。

  按说,本来“领导十分重视”实在应该是件好事情。“领导十分重视”了,事情引起的关注程度就高了,解决问题的时效也就快了,我们当然是要肯定和支持的,老百姓对这些“十分重视”的领导“百忙”之余还会顾念自己的事情也是有着“感恩戴德”之心理的。但如果反过头来看看这些领导们“十分重视”的时间,就又让人们疑惑了:怎么事前领导就不重视了呢?偏偏要在事情败露或媒体曝光后,领导们才匆匆忙忙地“重视”了呢?更有甚者,明明是本就该正常管理的分内之事,怎么领导做着就成了“十分重视”了呢?

  的确,领导“十分重视”后,为百姓解决了不少的疑难问题,一些因领导重视而得以昭雪或真相大白的事件也不胜枚举。但“十分重视”后的功绩并不能掩盖“十分重视”前的失职。看看吧,

矿难发生了,各级领导立即“十分重视”起来,陪同上级领导的拥前跟后,严厉训斥部下的毫不手软,可是这些领导事前都跑到哪里去“重视”了?重大医疗事故发生了,各方监管部门也“十分重视”起来,查处的查处,封存的封存,但对于事前的监管责任却避而不谈。好像是所有的事件都与自己无关,甚至在这一刻这些本该承担事前“重视”责任的官员与监管者们,瞬间由责任人变成了问责者,于是在各种媒体面前频频亮相,以一个领导者身份“严厉批评”着那些实际上事前按着领导意图行事的下属“替罪羊”们。

  令人担心的是,领导的这种“十分重视”的行为还往往具有迷惑性。在“十分重视”的闪亮光环下,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普通百姓,都把领导事后的“十分重视”看成是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忽视了事前缺乏重视,日积月累形成问题症结,最终爆发突发事件的深层原因。

  实际上,对领导者的工作行为无论程度如何都冠之以“十分重视”的头衔,这显然是过去政治“党八股”的遗风。如果留心,你就会发现,在各种场合的领导发言或工作总结中,我们的文章中都会免不了要提及上级领导对某某事“十分重视”,即便是领导程序式地进行了画圈审批,或是领导仅仅是礼节性地寒暄问候,都会成为谄媚者文章中大书特书的部分。甚至领导根本不知道的事情,也会被有心的下属涂红描绿地粉饰出“十分重视”的情节。

  显然,畏上和媚上的心理让上级领导“十分重视”的语境自然而然成为了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总结必不可少的“核心词”,而这样词汇的泛滥之用又掩盖了领导在一些真正重视事情上的行为。同时,“十分重视”也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地方领导在“出事后”迅速推脱责任,引开上级和公众视线的金蝉脱壳之计。

  因此,在领导“十分重视”背后,实际上显现的是官员问责机制的缺失。任何问题和失误的产生都会对应着相应的责任,领导者自然要承担领导责任,一些失职行为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说我们的一些地方领导是在认清责任的基础上“十分重视”,积极做善后处理之事,虚心接受上级批评,并且勇于公开承担责任,这样的官我们还能称之为好官;如果是借“十分重视”推卸责任,隐瞒事实真相,那么,我们就要真正警惕这样的官员,看看他那“十分重视”的背后,也许还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