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两个不降反升说明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 06:49 人民网—人民日报

  顾兆农

  近日,有关部门公布,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2%和5.8%。

  此前,有关部门公布,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

  “两个不降反升”,说明了同一个问题:粗放发展的冲动,还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住,经济增长的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我们长期面对着两种博弈:

  一边是发展的饥渴,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普遍把发展工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重要抓手,无工不富,早成共识。另一边是,污染和能源的警报不断拉响。说起道理时,大家都明白,不能先污染后治理,但是,到了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常常是项目优先,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在后。

  再就是全局和局部的矛盾,或者说,是宏观和微观的不一致。根据国家“

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标,其中,今年的目标是下降4%左右。但地区主动提出今年能耗下降目标要大于4%的,恐怕不会太多。

  不能简单地责怪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要实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仅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还很不够,关键是要从制度层面、结构层面和技术层面拿出一些切实有效的硬措施来。

  比如,能否对地方的

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负荷,实行总量控制,并逐年加大调整力度。一旦突破计划,可以采取类似电力系统远程控制用电大户的办法,随时阻断能源供应。污染总量控制亦然。只要突破排放的总量指标,就立即从大到小依次强行停止污染排放企业的生产权,直至污染排放实现了总量平衡为止。

  单位GDP能耗是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指标,类似的还可以建立单位GDP的环境污染指标等,而且,应该淡化GDP总量的概念,强化以单位GDP能耗低、污染小、投入少为荣的社会评价标准,并形成以此论英雄、排座次、显政绩的社会氛围,以及制定以此为依据的企业进出的门槛标准。

  节能降耗理应是企业的一种本能,但是,它为什么不能成为所有企业的自觉行动?一个重要原因是它需要较大的投入,而投入的回收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于是,便有了不珍惜环境和资源的企业行为。而这对于那些重视控制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企业而言,是一种不公平竞争。因此,不断加大损害公共利益行为的成本,真正让重视者得利,轻视者受损,才能提高企业节能的积极性。

  全国一盘棋。国家对中部地区的定位,首先是粮食主产区。既然地区的分工有所不同,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控制全国范围处处冒烟、到处点火的趋势?但是,工业和农业的比较效益又有天壤之别,那是不是还应该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工业反哺农业?

  人们注意到,最近,国家环保总局设立了若干覆盖全国的环境监察机构。这从制度上,将有利于增强环境监察的及时性、准确性。但是,这项制度似也应实行回避制和任期轮流制等,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猫鼠同乐的可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