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加息·社会保障·利用外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 05:43 第一财经日报

  郭继丰

  关于加息

  央行决定,自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决定加息的国际环境是什么?如何认识这次加息?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全球利率呈现全面上升态势,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加大。8月18日,国研网刊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全球利率上升: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加大》一文。文章认为,全球利率呈现全面上升态势,使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加大。文章表明:发达国家中,英、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是最早进入此轮升息周期的国家。加拿大、瑞士、瑞典、丹麦、挪威等国也继续加紧升息步伐,其中加拿大今年以来已经连续3次升息至4.25%,是6年来的最高水平;亚洲发展中国家(地区)普遍面临通胀压力,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等,今年以来都继续调高利率;捷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近期也纷纷升息;南非、土耳其、智利等国也都相继提高了基准利率水平。今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和贷款增长较快,货币流动性继续有所增强,同时价格涨幅普遍出现反弹;如果CPI持续走高,按照保持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上调利率将成为必须采取的政策措施。

  世界银行:中国采取的经济降温措施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明显效果。8月16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世界银行《中国经济季报》的内容,认为中国采取的经济降温举措,可能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明显效果,原因是在投资资金来源方面,企业利润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投资是今年中国经济实现两位数增长的主要动力。在紧缩政策影响下,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回升的原因,最关键的动力在于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标准(其中大部分仍然是经济指标,包括GDP增长率),以及投资项目带来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世界银行仍看好中国的整体经济前景,由于产能的扩大继续在与需求增长相当的水平、通货膨胀水平较低以及经常账户存在盈余,主要的政策问题不是“全面过热”。

  关于社会保障

  内外部不均衡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论述到内部经济发展不均衡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经济结构失衡是重要内容,如何认识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高书生:社会保障切不可“贪大求全”。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高书生,在《经济参考报》发表《社会保障切不可“贪大求全”》一文。文章认为:现在实行的社会保险同50多年前的劳动保险,存在着制度渊源关系,劳动保险甚至也被叫做“劳动的社会保险”,但在制度架构上,二者却具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为劳动保险是一种综合性的制度安排,而社会保险只是一种统称,它是分险种做出制度安排的。社会保险分险种设计和实施,是造成费率陡然升高的重要原因。因为各险种之间的资金是不能调剂的,养老归养老、医疗归医疗、失业归失业,工伤保险有资金结余,也是不能被用于养老金发放的;同时,统筹层次也都不够高,即使在同一个省份,资金都是不能被调剂的。劳动保险所特有的统一机制和统筹机制,在社会保险中均不复存在。此外,社会保险同劳动保险相比,制度惠及面“今不如昔”。

  林挺进:正确定位政府角色、厘清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医疗改革的出路所在。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博士候选人林挺进发表《医疗改革中的政府角色》(《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第07期)一文。文章认为:媒体和社会大众对医疗体制改革高度关注的根本原因,是在现行医疗保障体制下,大量存在显失社会公平的现象,最多的批评集中在政府的“市场化”策略上,根本原因在于行政角色紊乱导致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缺失。基本医疗保障是具有福利性质的公共物品,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主要载体,有义务向社会公平地提供这个保障,但是“市场化”一度希望通过“市场”这种制度安排来调节医疗资源的分配。“市场化”的本意在于通过降低监督的交易成本来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不是“摄取”社会资源以弥补医疗资源不足。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医疗机构与政府卫生部门之间官僚科层化的隶属、依附关系,不让卫生行政部门严格地退回到卫生政策制定者、医疗行业管制者这样的角色,不管是“市场化”、平价医院、公立或私立医院,还是任何其他医改的策略,都不会有很大的成功。

  关于利用外资

  最近颁布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为代表的规范外资在华行为的一系列政策,是否意味着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变化?我国利用外资政策取向是什么?

  张岸元、李稻葵等:利用外资政策不会逆转,规范政策意在微调。8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中国引进外资政策不会逆转,规范政策意在微调》一文。文章引用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博士张岸元的观点认为,新规定只是一个政策的微调。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都会采取措施,针对本国敏感产业实行不同程度的市场准入限制;不能因为当前外资政策的微调,就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吸引外资政策发生根本变化;规范国内利用外资的行为,对正常进入中国的外资而言,也是有益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市场经济越成熟的国家,对外资和内资的处理越平等;越落后的国家,对外资和内资的处理越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多数表现为歧视外资,中国则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外资的优惠超过内资;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按照WTO框架下国民待遇的原则,取消了超过国民待遇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是应该的。

  韩彩珍:继续保持吸收外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韩彩珍发表《中国利用外资过度了吗?》(《中国外资》2006年第6期)一文。文章认为:衡量一个国家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多少,不仅要看绝对数量,还要看相对规模;尽管近年来,我国每年吸收外商投资的绝对量规模很大,但按相对指标来看,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业绩并不是最好的,也就是说,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当前国内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短缺,在没有相对稳定、可靠的替代政策的情况下,应该继续保持吸收外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在争夺外资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给外商投资企业一定的优惠并不违反世贸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中国利用外资及政策应转向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成长、促进服务业的较快发展和比重的提高,完善体制政策环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