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陶冬:中国需要迅速抹干过度流动性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9日 02:03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李云龙 在本轮经济周期中,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时间已经超过四年,最近的GDP增长速度仍然超过10%,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又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最终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解决呢?就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博士。 “三大过”的根源在于“一过” 记者:首先,请您谈一下对目前中国经济的总体看法? 陶冬:中国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还是良好的,但是问题也是突出的,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增长10%,收入增长超过10%,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成果。与此同时,经济运做中间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我认为主要是“三大过”:投资过热、产能过剩、房价过高。我认为这“三大过”是困扰中国经济和中国决策层最主要的问题,也是目前一系列经济政策出台要针对的对象。但是,这“三大过”并不是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源。这只是一种现象,“三大过”的背后都是过度的资金流动性。 中国今天的宏观经济环境较以前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货币环境仍然维持着当时抗通缩的架构。当时,货币环境是超宽松的,但是,随后的货币政策并没有随着经济形势和商业信息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正常化”、“中性化”。随着经济的加速,随着投资信心的上升,信贷出现了爆炸性增长,导致了上面所说的“三大过”。 记者:就这些经济问题,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的措施,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政府机构也不断地紧缩相关政策以抑制经济的过快增长,您怎么看待这些宏观调控的政策? 陶冬:对于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多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不仅经济学家们经常谈,官员们也经常谈,但是宏观调控的措施给我的感觉都是“温吞水”,雷声大雨点小。比如提高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认为可以抽干1500亿的流动性,实际上,我们知道,各银行放在中央银行的2.25万亿的存款准备金有6100亿是超额准备金。 所谓的抽干只不过是从超额准备金账户转移到法定准备金账户。对经济和货币环境的实际影响未必如字面上说的那么大。中央银行出台了很多措施,有些甚至很有新意,但是作用都不大。 美联储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连续加息16次,将利率从1%拉升到5%多,今后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动作。这显示出它保持美国经济稳定增长和稳定货币环境的决心,而从操作过程中间,能够一次再一次的加息,而市场并不受到重大影响,这反映出中央银行政策运做得高明。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中央银行五花八门的政策出台,但是截止目前为止,这些政策还没有产生多大的实质性影响。 汇率成了命门 记者:既然看到了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为什么中国人民银行不能采取类似美联储的政策呢? 陶冬: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处处受到了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掣肘,汇率成为中央银行投鼠忌器的命门。由此使得国内货币政策环境严重失控,信贷出现一次又一次的爆炸性增长,制造出投资过热和产能过剩,由此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问题,给中国金融带来的隐含风险远远超过人民币升值对出口、FDI等的负面影响。 记者:如果这种政策模式继续下去的话,中国经济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陶冬: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已经失控,一家小小的新股IPO就冻结了2500亿资金,上市当天在招股价基础上翻了七倍,这就是流动性过剩的典型案例。但是由于货币政策缺乏灵活性,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方面的操作空间也受到重大限制。 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但是采取的是治标的办法:投资过热信贷“踩刹车”,房地产过热土地“踩刹车”,惟独没有把真正制造一系列过热的流动性加以切实的解决,那么,最终的结果是一个泡泡被摁下去了,过度流动性所产生的动能以其他的形式在其他领域再次涌现出来。 流动性失控,信贷泛滥,长远来看是非常可怕的,中国今天有可能重蹈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覆辙。当时的日元升值对日本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有影响,但影响不大,问题出在资金流动性的过剩,中央银行对策的一再失误,导致了信贷的爆炸性扩张,导致了资金从生产领域进入了投资领域,由实体经济转向了资产领域,一旦泡沫难以为继,银行就会出现大量呆坏账,受此影响,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丧失,消费者受到负资产的影响,消费意愿大幅度降低。 我认为,即使人民币不升值,如果对过度流动性问题处理不当,对于信贷不加以收缩,任由资产泡沫形成蔓延之势,中国有可能出现日本式的经济衰退。中国在货币不升值的条件下,为了解决流动性过剩可谓绞尽了脑汁。但是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措施。 房地产市场面临两难局面 记者:您对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如何看? 陶冬:过去12个月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个强劲的升势,而且出现了由大城市向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蔓延的趋势,其背后仍然是过度流动性,民众把钱投放到银行能够产生的可预期回报就是不如把钱放在炒房子上。 在如此环境中,房价上涨是正常的,有趣的是住房成交量在上升,按揭贷款增长在放缓,这表明部分储蓄资金在进入房地产领域,类似的情况在证券市场也有所发生,这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再次印证了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存在。 政府部门也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并出台了大量有关房地产的措施。短期内,这些措施为房地产交易降温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至少产生了一定的心理作用,毕竟房地产五年以内第二次交易要负担相当沉重的赋税。不过,这种短期抑制的效果能否带来长期的平稳发展,这还要取决于后续的措施出台,尤其是过剩流动性资金的“抹干”。 房地产市场未来两年的发展趋势取决于过剩流动性资金的走向。如果仍然是目前所采取的这些措施,中国货币环境超宽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流动性仍然会继续泛滥,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惊吓之后,流动性会再次冒出。 记者:那这种繁荣将是不可持续的? 陶冬:对!这种流动性泛滥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拖延时间越长对经济和社会的打击就会越大。 记者:根据相关报道,本次北京房地产价格上涨是由于房地产中介炒卖房子推高了二手房价格,然后新房价格也就被同时推高了。 陶冬:一年前,北京和上海的新房供需失衡情况类似。去年国九条出台后,上海的房地产价格下跌了。当时我对北京房地产市场没有发表看法,当时北京的房地产价格的确跌不下来,因为当时北京二手房市场不活跃,现在二手房市场的活跃就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了造市的舞台。不过,这也就奏响了北京楼市调整的序曲,未来的走势还有待观察。 记者:那目前最有效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是哪些? 陶冬:最有效的包括两条,一是对单位房屋90平米的限制,这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土地转让和开发带来了不小的障碍;第二,从市场来讲,最重要的措施是对二手房交易征收税所带来的冲击,也就是“购买住房不足5年进行转手交易要征收营业税”。税收可能会打击短炒资金的积极性,而短期资金也就是热钱是拉动大势的一支重要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十五条”不能完全忽视。 但是,所有的政策措施都没有对过度流动性做出政策限制,这样的政策措施的作用都将会逐渐减少。我们认为,已经采用或者将要采用的措施对房地产市场不会有足够大的作用。这些措施不足以影响房地产发展商,但是营业税可以改变购买者情绪,从而减少交易量。然而,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措施去解决流动性过剩,当心理冲击过后,国内热钱会重新返回——一年前的上海房地产市场就是先例,而这一次时间间隔可能更短。 目前的措施只会使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出现短暂而温和的停顿,导致交易量减少而不是建设量减少,随着银行渴望贷款和投机者重返市场,流动性过剩会重新出现。到明年初的某个时候,政府会面临两难的选择,是进一步紧缩还是等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再说政策应当取决于数据,但我们觉得政府可能更倾向于等待。我们估计,由于政府对是否控制增长犹豫不决,2007年的房地产价格会继续上涨,而这会使奥运会之后出现连续几年的减速。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本人确认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