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让悲剧不再重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 16:41 中国质量报

  作者:王 越

  一出典型的现代悲剧:GMP认证和“国药准字”既为“欣弗”做了代言人,获取了大众的公信力,同时又间接成了原始的“杀手”,让一些患者毙命于对其的信任之下。

  认证是认证,质量是质量。GMP认证不等于高质量!事实竟然得出了这样的推断,而推断却摧毁了植根于我们内心多年的观念。

  谁都知道,GMP认证是一种特别注重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管理制度;“国药准字”意味着国家药监部门对该药品“效果性”、“安全性”以至“合法性”作出了证明。可以说,这是药监部门以政府的公信力对这样的药品质量进行“认证担保”。

  然而,现实却是,有着“国药准字”批号,通过GMP认证的“欣弗”却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问题药品”,这与不久前的“齐二药”事件如出一辙!

  毫无疑问,这样的悲剧重演,只能加剧公众对GMP认证和“国药准字”的信任危机。对于认证后需进行的跟踪检查,生产者形同虚设,监管者放任自流,彼此不闻不问。偌大的中国,我们到底需要多少患者的生命来为通过如此GMP认证的“国药准字”买单呢?

  还是一位深谙此道的专家说得好,作为一个高风险的产品,药品管理首先是风险管理。如果能够有效规避和控制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中的风险,那么危机的爆发或许是可以避免的。通俗一点说,风险管理是上游,危机管理是下游。有了上游的闸门控制,处在下游的公众,可能要安全得多。

  因此,在反思“欣弗”事件时,应多一个思考的角度:怎么防止GMP悲剧的重现,以及相关基础秩序的构建和约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