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寻求平衡国际收支的着力点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 09:16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记者 谷秀军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双顺差状态,就如同美国的双逆差格局一样,备受世界的关注。 日前,央行发布的《2006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同样十分关注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式不平衡。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应从围绕以消费需求为主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调整外资优惠政策、扩大进口和市场开放等结构性政策以及汇率浮动来共同入手,绝不能单纯依靠汇率升值来实现。 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仍保持较大“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是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84亿美元,同比下降0.5%。外汇储备增长较快,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为941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222亿美元。 事实上,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双顺差以及高额的外汇储备已成为令人隐忧的问题。众所周知,在非危机期间,双顺差往往是短期的。像中国这样,连续多年基本保持双顺差,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还将保持双顺差的状态,在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由此而造成的各种不平衡也是接踵而来。 著名经济学家余永定曾指出,双顺差是一种不合理的国际收支格局,中国的双顺差更是同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相联系的。双顺差已经并且正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作为世界的第三大资本净输出国,中国的投资收益一直是负数,其中2005年是例外。与此相对照,作为一个资本净输入国(拥有大量外债),美国的投资收益却一直是正数。这一对比的意义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对于形成国际收支持续大幅顺差原因的剖析,主流观点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我国改革开放、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总量、结构和体制矛盾的反映。而其中更为突出的矛盾是,国内储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结构性矛盾。 那么,在当前国内长期双顺差的压力下,中国到底该走向何方?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汇率专题会上表示,中国政府已开始采用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市场开放、汇率浮动以及扩大进口等组合政策措施来改进国际收支平衡。他还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表示,我国应该加快养老、医疗保障和教育体系改革,以便将过高的居民储蓄率降下来。 值得关注的是,2006年5月中、下旬,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000份。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的储蓄意愿明显回落,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意愿显著上升。据央行最新统计,7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5.51万亿元,同比增长16.1%,比上月低1个百分点。今年5月份以来,随着股票市场新股现金申购制度的恢复,以及前两个月股市上涨较快,居民储蓄存款的一部分转移到股票市场,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明显减缓。与此同时,居民储蓄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1至7月活期储蓄存款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308亿元,定期储蓄存款同比少增加1322亿元。 从消费需求看,国内消费将继续趋旺。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汽车、通信产品等将继续拉动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居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公务员增加工资、低保水平改善、收入分配制度深入改革等措施,将继续改善居民收支预期,预计下半年消费将延续目前较为旺盛的态势。 此外,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组合政策措施中,外汇管理政策加强了对跨境资金流出入的平衡管理。稳妥有序地拓宽资本流出渠道,取消境外直接投资购汇额度限制,境内投资者经核准可先行对外支付境外直接投资相关的前期费用。据统计,上半年,境外直接投资协议投资笔数增长28.2%,金额增长76.3%。进一步拓展境内银行、证券类机构和保险公司等以自有外汇或人民币资金购汇投资境外金融产品,累计批准6家银行88亿美元的代客理财业务购汇额度,个案批准中国人寿集团等5家保险机构投资境外证券市场。 但同时,外汇管理局也指出,总体来看,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当前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在此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明确提出,汇率作为一揽子政策的组成部分可以在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中发挥一定作用。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这一核心问题,就是要找准平衡国际收支的着力点,而并不能单纯依靠汇率升值来实现目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