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魏稳虎:西瓜烂市与政府干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 23:15 中国产经新闻

  撰稿/本报评论员 魏稳虎

  “丰产”的西瓜让瓜农尝尽了苦头。连日来,西瓜烂市成为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据报道,在笔者的家乡山西运城市,一斤西瓜只能卖到二三分钱;在陕西延长县,瓜农以每斤七八分的价钱亏本销售。

  是什么原因导致瓜农“丰产不丰收”?表面上看,瓜农盲目种植导致供需失衡是一大主因。然而,透过现象便会发现,地方政府部门的干预不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谈及政府干预不到位,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对于农产品市场,政府该不该干预;二是在充分尊重农户即市场主体意愿的前提下,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干预思路。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干预”绝非刚性的指挥命令,而是弹性的因势利导。

  对农产品市场,政府该不该干预?一种观点认为,对于农产品“卖难”,应该由市场自由调节,政府没有必要进行干预。其实这一观点是对自由竞争的曲解。按经济学原理,当价值规律无法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和效率最大化时,便会出现“市场失灵”,政府有必要进行干预。

  具体到西瓜市场,是否出现了市场失灵呢?根据经济学家斯蒂格里兹的论证,市场失灵主要是基于“信息不对称性”。初步分析可以发现,在西瓜产销环节都存在天然的严重信息不对称。一方面,由于受信息渠道不畅的制约,农户难以科学判断预期供需信息,只能依据上年行情和经验决定种植品种,因此,不按市场规律的盲目跟风现象难以避免。比如,受去年行情的诱导,今年西安周边西瓜种植面积同比增长了两倍多。另一方面,由于即期市场供求信息闭塞,瓜农难以对市场行情进行正确的判断,局域市场无法出现均衡价格。还是在山西运城,一边是当地瓜农承受价格冰点,另一边是相邻市场的西瓜价格居高不下。可以设想,如果农户的信息及时,物流渠道畅通,那么二三分的西瓜价格很可能不会出现。天然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现象,是农产品遇到的共性问题。面对市场失灵,仅靠市场和农户,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这就要求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以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

  政府采取什么思路进行有效干预?我们看到,西瓜烂市现象出现后,各地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拯救西瓜”的行动。比如,官员亲自上阵帮助瓜农销售,号召市民消费,提供政策支持等。

  乍一看,地方政府部门的干预似乎比较到位,但由于农产品与工业品相比具有特殊性,因此,政府干预的着力点出现了偏差。其一,从商品属性角度看,与工业品相比,农产品具有生产周期长而生命周期短的特点。其二,农产品小规模生产难以实现与大市场有效对接。由于分散的生产方式无法满足大市场所要求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因此,农产品流通难以形成统一的、完整的市场。比如,因物流渠道所限,西瓜的产销往往被限制在一定区域内,造成流通的“围城现象”。在有限市场博弈中,农户往往陷入“囚徒困境”,为求自保而采取非理性“竞相杀价”方式。其三,小规模生产决定了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十分脆弱,一旦市场出现风吹草动,农户往往采取非市场行为以达到供需平衡,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比如,将瓜田毁掉,将西瓜倒掉等。总之,这些特殊性要求政府部门在进行干预时,应采取不同于工业品市场的思路,将切入点放在“未雨绸缪”而非“亡羊补牢”上。

  至于政府如何进行有效的事前干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篇幅所限,笔者仅列两条:一是为农户提供种植信息、技术服务,通过制定指导性、引导性的产业政策,帮助农户调整种植结构,防止农产品供应出现大起大落。二是通过建立合作组织、中介组织,使农产品生产与市场流通有效对接,形成统一的、完整的农产品流通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

竞争力和农户的抗风险能力。

  西瓜烂市给瓜农带来巨大的创痛。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既直接关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重大现实问题,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愿政府部门能真正担起责任,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采取必要措施,防患于未燃,让农民流汗之后不再流泪。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