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GDP增速首次低于全省平均 深圳还需明确支柱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 00:1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欧阳觅剑

  2006年上半年,深圳市实现生产总值2561亿元,同比增长13.5%,而同期广东省的GDP增长率为14.4%,这是深圳GDP增速首次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5%也低于广州同期的14.2%。

  2005年,深圳GDP同比增长15%,广州GDP只增长13%,两者相差不到200亿元,深圳有超越广州之势。而今年深圳减速、广州增速。

  深圳GDP增长放缓,可以说是告别“惟GDP论”,是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型。深圳市委在2005年初就提出“效益深圳”的指导思想,2006年5月深圳开始采用“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表明这个城市的发展思路确实在改变。但这也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土地、资源、劳动力等要素越来越紧缺。深圳市总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却已经容纳了1000多万人口,已经难以依靠量的扩张维持经济快速增长。

  不过GDP仍然需要重视,这在“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中就有所体现,这套体系共有20个统计指标,其中9个是经济效益指标,都与GDP相关,比如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显然,要获得高指标,还需GDP有较快的增长,这就需要实现质的改变。

  深圳已经在积极行动。城市化就是在为未来的发展搭建更高的平台。继1992年在经济特区内(关内)实现全部城市化之后,2004年以来,深圳又在关外的宝安和龙岗两区推行城市化措施。城市化措施包括农民转变为市民、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成立股份合作公司等,这些措施使深圳国有土地的面积增加了200多平方公里,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本地人与土地分离,可以促进资源的流动和竞争。同时,深圳倡导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也将使深圳获得新的增长动力。

  但所有这些有利因素,都需要通过体现为生产和产业,才能转变为现实的财富和GDP。全球化中,一个地区需要承担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发展出一些具有明显优势的支柱产业,才可能获得长足发展的机会。比如香港,就是以金融服务、旅游、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等四大产业作为支柱,这些产业的增加值要占到香港GDP的50%左右。而在这四大产业中,贸易及物流可以说是基础性的,这是香港的明显优势。广州也是在近年明确了汽车制造、石油

化工等产业的支柱地位,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具备了发展的后劲,这是广州今年GDP增长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广州的支柱还包括贸易、会展和产业服务,这是广州的明显优势和经济基础,它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中心,从而成为整个地区的物流和服务中心,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容量,进而具备了发展汽车制造和石油化工的能力。

  深圳也有四大支柱产业,即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金融业和文化产业。但与香港和广州相比,深圳的支柱却没有显示出显著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占深圳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看起来确实有支柱的作用,但高新技术是个筐,什么都能装。所以高新技术还需要充实其内涵,以此作为支柱产业,说明深圳对自己在全球或全国产业链中的定位还不够明晰,还只是一个意向。而且,哪一个地区都可以出台鼓励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深圳的优势在哪里?特区在政策上的优势已经不太明显,现在它的优势或许在于外来人口多、城市比较开放和包容,高学历人口也比较多,但这就能使深圳超过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成为全国或珠三角的创新中心吗?

  文化产业也类似,它可能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还不具备作为支柱的力量,全国的文化消费都没有经历长足发展,更不用说深圳这个制造业和农民工占很大分量的城市。深圳的金融业在上海和香港的夹击之下,现在还看不到明显优势。物流方面,深圳具有优良的海港,但面对香港的竞争,深圳还需强化自身参与竞争的能力。深圳需要使自己的支柱产业更加明确和坚实,它要在与广州和香港的竞合中,寻找自己的独特优势。当然,优势问题并非只是深圳面临的,其他地方也值得思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