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GDP能耗·证券市场创新·经济预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02:01 第一财经日报

  郭继丰

  关于GDP能耗

  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末,单位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然而《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公报》显示,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上升了0.8%。为何GDP能耗不降反升呢?

  史丹:降低能耗关键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中心主任史丹研究员,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说,GDP能耗不降反升有三大原因:增长方式的惯性、结构优化的滞后、节能技术的成效未充分发挥。史丹认为:现阶段我国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是靠投资拉动,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依然居高不下,全国新开工项目多达9.9万个,新开工项目越多,对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越大。工业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的70%,上半年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增长13.2%,超出经济增速2.3个百分点。而能耗较低的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上半年仅分别增长5.1%和9.4%。在节能降耗的任务中,关键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从目前的能源消耗上看,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等重点企业的单位能耗有所下降,但是显然总体上还未实现逆转。技术节能的贡献率应该上升为第一位,但现阶段我国能源技术落后,能源效率明显偏低,能源开发利用的重大核心装备仍不能自主设计制造,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术的应用还不广泛。

  《中国青年报》:地方对GDP扩张冲动是能耗降不下来的根本之源。8月3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为什么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的文章,认为一些地方对GDP扩张的冲动是能耗降不下来的根本之源。《中国青年报》采访专家的观点认为:根据我国经济的特点,一般在“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都会有个追求开门红的“开局效应”,这个五年也不例外,一些地区出现了投资和建设热潮,加之今年煤电油运的供应势头不再吃紧,部分被中央三令五申禁止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又悄悄溜了出来。文章说:据悉,有关部门正在商讨将能耗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内容,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GDP能耗降低目标评价考核的实施办法。

  关于证券市场创新

  证券市场是调节经济运行中资金短缺的主要场所。8月1日,我国在证券市场上推出融资融券的证券交易方式,对此如何认识?

  巴曙松:中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正逐步建立完善。针对融资融券的推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广州日报》(8月1日)发表《融资融券:激活市场的创新》一文。文章认为:证券信用交易是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上通行的交易制度,也是促使证券市场走向繁荣,使投资者趋于成熟的重要手段,是证券市场基本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世界各国,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不同,各国社会经济制度和历史发展的不同,形成了适合各自国情的证券信用交易制度模式包括以美国及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市场化信用交易模式,和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专业化信用交易模式,三是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的中间型信用交易模式。中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将提高市场交易效率和价格发现的效率,股价流动性会增强,股市成交会更为活跃;将拓展证券公司业务空间,推进券商产品创新和盈利模式多元化转型;将可以利用杠杆效应,增强企业投资资产流动性、满足企业出于投资目的而产生的融资需求。

  李学峰:有利于市场退出机制的完善。南开大学金融学教师李学峰在接受《经济周刊》采访时认为:融资融券有关办法的出台,对我国证券市场具有有利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完善了市场机制。至今为止,中国股市的一大制度缺陷即是没有做空机制。由卖空机制产生的“价格发现”功能,促使股价接近实际价值,从而完善了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在融资融券交易下,融资行为的存在提高了买方的购买能力,扩大了需求;融券行为满足了空方的卖出意愿并使之成为可能。融资融券交易一方面有利于创新类券商的业务发展,为其带来信用交易的稳定利息收入以及交易量上升后的佣金收入;另一方面,融资融券交易有利于规范非法融资现象,从源头上根除机构投资者的风险诱导因素。此外,由于融资融券推出初期,将十分注重试点券商的资本金和风险控制的要求,这将迫使券商不断壮大资本金,改进风险控制体制,最终加速推进我国证券业退出机制完善。

  关于经济预期

  上半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第三季度会如何?宏观调控的重点在哪?

  金三林:第三季度GDP将增长10.5%左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三林,在《中国经济时报》(8月3日)发表《近期经济运行中的深层问题及下半年趋势分析》文章,认为第三季度GDP将增长10.5%左右。金三林认为:近期经济运行中存在三个深层问题,即出口—投资循环中断的风险加大、国内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发展战略扭曲。针对下半年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金三林认为:从外部环境看,2005年底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再次加速。从政策走向看,还会是坚持“双稳健”取向,但货币政策将会偏紧,而财政政策将会偏松。从趋势上看,如果不出台2003年那样严厉的行政调控措施,第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30%左右,而全年将增长28%左右;下半年城乡居民收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可能与去年持平;进出口增长仍将较快。受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预计,第三季度GDP将增长10.5%左右。

  林毅夫:提高利率和汇率都会使产能更为过剩而出现两难选择。林毅夫在接受《财经》杂志的采访时认为:由于产能过剩的存在,试图以提高利率和汇率来抑制投资和减少外贸顺差的意图,都会使产能更为过剩而出现两难选择。林毅夫认为:投资、信贷、外贸顺差均增长过快,这三个问题高度相关,其中,投资增长过快是核心问题,投资建成后变成产能,会使现在已经凸显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此时若持续提高利率可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但消费需求也会下降,产能过剩的情形更难以摆脱。目前贸易顺差过大也是产能过剩的反映。为此,林毅夫提出了五点政策:控制投资和信贷增长过快;降低银行贷款过度集中,发展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减少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控制土地并让土地价格向市场价格靠近,改革生产型

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改变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指标;改革在“(资金和外汇)双缺口”条件下形成的外资、外贸政策,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降低甚至取消
出口退税
率;抑制
房地产
的投资需求,征收物业税和房地产交易资本获益税。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