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投资过热:都是诸侯惹的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 20:57 经济视点报

  □陈明星

  今年上半年,全国GDP比去年同期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这其中,第二季度增长11.3%,为10多年来最高水平。如果单单看这个数字,的确令人欣喜。然而,倘若探究拉动各地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就无法欣喜下去了。

  因为,与往常一样,动因依然主要来自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长29.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28.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了5.6个百分点,其中第二季度增长30.9%。

  拉动

中国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之一的投资,以超常的速度成为当今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尽管当前对于“经济是否过热”尚存争议,但一个基本的事实已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局部过热,主要是部分行业、某些领域投资过度。

  8月1日~5日召开的国家发改委“第29期发展改革研究班”,将研讨在下半年出台更多调控措施。而在此前夕,发改委已与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签下了节能目标责任书。

  这些行政性措施如得到切实执行,当可抑制投资过热。但事实上,关于投资过热的问题,近年来已是屡有所闻。然而,伴随着每一轮

宏观调控的落幕,我们所看到的,几乎都是在遭遇政策打压之后,投资又屡屡反弹。而且,更让人颇费思量的是,在对某些行业“过热”的问题上,中央和地方的看法是不尽相同的,常常是中央政府部门认为一些地区、行业投资过热,而地方却认为经济正常。

  在目前的体制下,地方政府通过吸引投资、政府的直接投资,推动本地经济增长,从而获得财政收入,本身无可厚非。但倘若因此而忽视国家全局利益和社会整体效益,互相封锁,各自为政,一味追求局部利益,不仅形成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抗性,稀释、截留了宏观调控的效果,而且,“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将最终累及“诸侯经济”自身的预期利益。

  而且,在以地方经济增长为主导的发展思路下,“破坏环保的增长”、“无就业的增长”都将成为可能。在对地方政府官员考核体制尚未完善之前,“绿色GDP”只能作壁上观,“劳资双方共体时艰”的呼吁也只能是无奈之举。

  作为投资过热的始作俑者,地方政府的“追名逐利”行为不可能自动遏制。因此,如果仍寄望于行政手段为主导的宏观调控,在宏观调控“问责制”尚无法具体落实的条件下,这无异于正中地方政府的下怀。因为,宏观调控的具体执行,还将由地方政府来完成。

  因此,倘若要确保投资过热不致再度反弹,恐怕还需要在技术性调控措施之外,思考改变形成目前经济增长模式的制度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官员评价标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断绝“诸侯经济”的根基。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