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洪巧俊:政府应平衡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09:55 红网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新闻中心近日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这项有569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98.3%的人感觉和十年前相比,贫富差距变得更大了;84.6%的人认为,目前的这种贫富差距,已经让人不能接受。有意思的是,即便是普通民众,在怎样缩小贫富差距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也认为应该“济贫”,而非“劫富”。调查中,当被问及如何缩小贫富差距,73.5%的人认同的是“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而非“对高收入人群课以重税”(2006年7月31日《中国青年报》)。

  对于贫富差距变得更大,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面对。人事部、

财政部、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负责人,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的这样一段话,颇能帮助人们理解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这说明高层对贫富差距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显然有利于“
蛋糕
分配案”的改革。

  贫富差距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穷人问题,而穷人问题,表面看起来是经济问题,但实际上却是个政治问题。这是因为穷人至少在短期内没有挣大钱的能力,也不会有挣大钱的机会。解决穷人的问题要靠政治,说白了就是靠政府。无论是救济,还是社会保障: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这些都需要立法手段来确定,由财政支付。也就是说,应该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机制,保障最基层群体的基本生存,使他也能享受到正常的医疗服务。

  一个好的政府是展示道德的风范,有效的政府是执行法律的风范。政府作为公正的主持者,当穷人与富人,弱势与强势间产生冲突和矛盾时,政府就应该积极平衡。给强势的富人讲法律,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得到财政收入,或者保护穷人的合法收入,得到福利。我们必须清醒地知道,大凡弱势的贫困群体,更需要的是人权和福利,大凡强势的富人们,需要的是产权和商机,而政府,需要的是公平和平衡。如果偏向贫穷的“人民”,杀富济贫,就有可能导致工商萎缩,经济衰退;如果偏向富裕的“人民”,与百姓争利,就会加速两极分化。我想这就是被调查的大多数人为何要求“济贫”,而非“劫富”的真正原因。人们不希望国家的经济衰退,一旦经济衰退,穷人的福利就更难以保障,人们期望的是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获得一个各方利益均衡的“蛋糕分配案”。

  马克思说过,分配关系不过是生产关系的背面,换句话说,分配关系是由生产要素所有权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的。

中国经济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贫富差距而且继续着穷者更穷富者更富的趋势,真正的根源在于原生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在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的今天,政府就更应该是这个社会的公平和平衡的守护者,维护穷人的利益。一个好社会,应该是仁道通行的社会,用西方的话说就是博爱。作为公民,有权要求竞争是相对公平的。百米赛场上不能有些人的跑道是坑坑洼洼,有些人的起点却离终点不过一步之遥。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对富人的抑制并不怎么样,而对穷人抑制反而重。山西运城瓜农遭遇了近年来西瓜价格的冰点,平均每斤只2—3分钱。低廉的价格已逼近瓜农心理承受能力的底线。有一瓜农开三轮车去卖西瓜,返家途中,被交通局稽费所扣住了,要求张百望交465元的养路费。按每斤瓜2分来算,465元的养路费,等于他要卖23250斤西瓜。如果半年辛苦种的几亩田西瓜只够交路费,如果禁止农民摆摊设点卖西瓜,只能城市人在店铺里卖,这显然就不公平。从乡下的角度来看,跟城里人的交易,才是他们赚钱的主要渠道,而城里工商业的发达,也有赖于乡村的商业和交易网络。中国的民生问题,古往今来,核心就是城乡问题。虽然城里人和乡下人互相看不起,但从来都只能互相依存,谁离了谁,生计都会有麻烦。对起点公平、规则公平的诉求,是每个人都能够承受自己天差地别境境遇的基本前提。正如一位参与调查者留言说:“我们不指望天上掉馅饼,也不指望在人家的饼上切一刀。我们希望的是公平——不要再有那么多的腐败,不再有那么多的不公正。”

  [稿源:红网]

  [作者:洪巧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