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弥补公共住房短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 16:29 深圳商报

  同样是在7月14日出台,《财政部等部门要求各地从五个方面落实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这项新政解读并不受人关注。当媒体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90平方米和70%的准备界定时,这份文件却首次明确提出把土地出让纯收益的5%用于城镇廉租住房建设。

  此前九部委联合下发的“国十五条”明确提出:“2006年年底前,各地都要安排一定规模的廉租住房开工建设。”这份文件的安排可以被视为政府弥补公共住房短板而做出的制度设计。在公开报道中,财政部财政科研所一位学者曾表示:“占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60%的土地出让金,以往一直是用于地方政府维持自身运转、经济开发、启动大规模基建工程等诸多需求。”

  5%的设限其实是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责任,尤其是在提供公共住房服务方面的责任。近年来,把部分土地出让金投向城市廉租房建设的呼吁一直高涨。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曾建议,由本级财政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不低于20%的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廉租房建设。

  对高收入者供应商品房,对中低收入者供应含有一定住房社会保障的经济适用住房,对最低收入者供应含有较多住房社会保障的廉租房,这是国家设计的住房分类供应结构。但是这种设计并未得到有效执行,经济适用房滞后、廉租房稀缺的现实迫使大量中低收入者不得不通过商品房市场来解决住房需求。这不但创造了中国超过80%的高住宅私有率,而且还间接推高房价使其成为敏感的社会问题。设立5%的底线,将资金转移到廉租房建设,这不仅符合公共政府的职能要求,更是政府在履行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以廉租房入手,加强公共住房制度建设,这使得理性的住房梯度消费有了坚实的基础。建设部有官员今年曾撰文称,30%的人有财力支持买房居住,房地产市场就相当不错了,其余的70%应是租房群体。政府主要应解决谁投资建设适合这70%消费者的租赁房问题,而解决低保人群租赁的廉租房更是主要内容。事实上,强化廉租房建设能够挤压楼市的非理性因素。媒体公布的公式称,廉租房与房价呈反比关系。廉租房的供给每增加5%,就会迫使房价下降3%~4%,最大的受益者是普通老百姓。

  从国际视野来看,用公共住房建设稳定房地产市场是一种常规疗法,而且成效相当不错。就以土地最紧缺的两个城市为例,新加坡有85%以上的居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中,而香港过半的居民选择的是公屋。即使在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伦敦2004年的新规划就要求中心区新增房屋的1/4为廉租房性质的可负担用房。

  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公共住房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此次新政,明确划定5%的资金设限,正是弥补公共住房短板的有力举措。

  本报评论员 钱飞鸣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