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央行应引导紧缩预期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 14:23 新快报
马骏 目前央行使用的两个主要紧缩工具(央票和存款准备金率)都要支付较大的成本(票据的市场利率在2.6%左右,法定准备金的利率在1.89%左右),达成提高利率政策共识的体制成本也很大。我认为,央行应该主动使用另外一个零成本的紧缩工具,即引导企业和市场建立进一步紧缩的预期。 如果企业和金融市场形成了对未来市场利率上升、流动性进一步紧缩的预期,投资主体就会提前放缓投资。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如果他们认为利率会持续上升、未来获得贷款的机会有限,产品需求增长由于宏观政策紧缩而放缓,则投资冲动自然就会减弱。 我指的“引导预期”工具是零成本的,包括几个意思:一、引导预期只需有关官员对市场发出暗示,没有财务成本;二、在实际具成本的紧缩手段实施前,引导预期就已经带来了紧缩效果(这个效果可能比实际紧缩措施提前几个月,甚至几年);三、由于预期引导的提前紧缩效果,能使在需要实际采取具成本的紧缩操作时,这些操作的力度不必像原来预期的那么大。从这个意义上看,可以说引导预期不但是零成本的工具,甚至是一个“负成本”的工具(降低了未来调控的成本)。 除了以上技术性因素外,央行要对市场预期进行有效引导,最重要的是必须有相对的决策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一定是美国联储局式的独立于政府,只要国务院授权央行在国务院同意的总体政策方向的前提下,有权决定具体政策工具使用的时点和力度,就是一个进步。有了这种独立性,央行才有可能对市场作有意义的、正确的暗示。 可以在预算的法律程式允许的前提下,采取以下财政措施帮助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一、开征投资税。对所有投资项目临时开征一定的投资税,对一些“过热”的行业可以实行更高的税率,待投资增速回落到调控目标区间后,可以取消这项税收。 二、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投资的控制。虽然今年中央财政预算的资本性投资有所减少,但地方政府由于财政收入仍可能大幅增长而会进行更大的资本性投资,其中许多是“面子工程”,属资源浪费,同时会加剧投资过热。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恶化,有必要上收地方政府公共专案的审批权,并以立法或国务院规定的形式要求地方政府在税收增长较高(如超过8%)的年份,必须增加地方财政储备(即设立财政储备基金)。 (作者系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