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叶檀:银联这样的企业能否担负保卫内部市场重任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 07:30 每日经济新闻
以内部垄断抵御外部垄断不可行 叶檀 每经评论员 备受垄断指责的银联最近推出新理论,认为自己是在作为民族银行卡产业抵御外来巨头垄断,具体而言,即抵抗VISA与万事达的竞争压力。 这一理论正确与否,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得到印证,即中国金融行业彻底开放、银联有效抵御了国际信用卡巨头之后。但银联的这一论断反映了当初设立银联以及所有类似垄断企业的初衷,即集中资源优势占据市场,在力保境内城池不失的前提下,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由此,引出另外一个问题,即银联这样企业能否担负保卫内部市场的重任?除某些制造业领域外,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还是个遥远的目标,姑且存之不论。即便银联这样的垄断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使国内市场落在“自己人”手中,成为民族产业的化身,但在世界市场占据的份额是否足以抵消国内造成的市场不公这一负面效应,依然值得怀疑。 以政府垄断企业来进行世界性的竞争,并非没有先例可循。自从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以来,荷兰与英国的东印度公司都是垄断企业———荷兰当时的国家议会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具有贸易垄断权;英国东印度公司有垄断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权———同时辅之以向外关闭国内市场、在内扶植竞争性企业的重商主义。在西欧的经济史中,国内竞争与市场封锁同时存在,是不能忽略的现象。而西欧各国尤其是英国,在市场经济方面的成功经验,似乎印证了垄断企业在初始世界竞争中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不过,我们应该注意,类似的公司并不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主要任务是抢夺世界资源。另一方面,这些垄断企业仍然遵循市场竞争原则,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便利的购销体系,也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坐等行商上门的傲慢风格所不及,成为英国后来居上的重要原因。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公司成立之时,其国内基本形成市场所需要的法治与宪政税收等基础性制度,以及正在形成中的充分竞争的环境。垄断企业从国外掠夺到的资源进入国内之后,就进入另一开放的市场循环体系,向有效资源配置的方向集中。 而银联等垄断公司的存在是内向型的,主要以挤压甚至杀死国内竞争者的方式,在国内市场取得唯我独尊的地位。其垄断地位甚至引起了同样处于行政庇护之下、但竞争更激烈的银行等下游企业的不满,而银联为增加竞争力所提出的一些举措,如取消双币卡等,证明了银联的主要竞争工具并不是服务与创新,而是又一轮更强有力的行政保护政策。它们期待自己成为信用卡方面的东印度公司,希望看到市场更紧的封闭,却忘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教训。 对内垄断的后果是灾难性的,银联并没有通过参与世界竞争向国人奉献资源,反而成为国内市场竞争制度形成的绊脚石。我们看到银联向银行收取费用,向银监会呼吁政策,内部文渎主义盛行与公共危机管理缺失。它们以搜刮国内资源作为自己的生存之道,这与东印度公司的存在理由恰好相反。类似的制度一旦泛滥,竞争性的企业将失去立足之地。 银联也许应该感慨自己生不逢时,它们呼吁的关闭市场等理论在17世纪盛极一时,如今却衰败之极。由于银联的身份认同失误,它们的行为方式更倾向于将自己视作准政府机构,而不是一个企业,因此之故,即使它们扛出民族产业的大旗,也很难在国内消费者与企业中找到自己的同道。 银联能否抵御国际信用卡企业的竞争,虽然言之尚早,但前景不容乐观。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靠行政呵护并且靠优惠政策为生的企业,与经历市场的千辛万苦最后自然垄断市场的巨无霸企业,其力量不可同日而语。 曾经存在的东印度公司提醒我们,开放国内市场在外界压力不大的情况下未必那么急迫,而对于国内公平竞争环境的建设则刻不容缓,以内部垄断抵御外部垄断不可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