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固定资产投资将维持高速增长势头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 11:11 当代金融家
文/邱雅莉 牛犁 今年前5个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再次突破30%大关,引起人们对投资过热的担忧。当前,流动性过多、土地调控政策执行不力、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供给条件改善等因素推动投资增长提速。而且,高投资的体制根源没有变化、资金来源充裕、外需依然强劲等因素将使得这种高速增长的势头难以改变。以往每当投资增长过快时,就会出现资源、原材料短缺,电力供应紧张,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形势恶化等突出问题。但此次投资高速增长并未带来经济全面过热和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资源性原材料、电力、运输等瓶颈制约有所缓解。那么,如何看待当前投资的增长速度呢?投资的增长速度是否能够持续呢?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明显提速 1~5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54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3%,增幅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而且是2004年上轮宏观调控以来首次突破30%的大关。 投资高增长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必然伴生的现象。因而,当前投资高增长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长期来看,高投资导致投资消费比例关系失调、形成投资—出口循环,使得内外部经济失衡加剧,环境压力明显增大。为此,必须采取适度的调控措施,抑制投资过快增长,大力调整投资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运行。 而此次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国家重点调控的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放缓,占总投资的比重下降。房地产投资增长21.8%,比上年同期减慢2.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23.8%下降到22.2%,下降1.6个百分点。 2.地方投资明显快于中央。1~5月份,中央项目投资2718亿元,同比增长22.7%;地方项目投资22726亿元,增长31.3%,高于中央项目8.6个百分点。 3.正在施工和新开工项目继续大幅增加。截至5月底,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累计132669个,同比增加22285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51019亿元,同比增长26.9%;新开工项目67419个,同比增加11146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6293亿元,同比增长23.6%。 主因:信贷和土地两关键闸门松动 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控制不严是今年上半年固定投资高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高涨,企业效益良好,生产资源供给条件改善等因素也推动投资加速增长。 1.货币信贷投放过快 从资金层面讲,我国投资高增长与货币流动性明显偏大、信贷投放过快的金融环境密切相关。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货币调控政策有所松动,货币供应增长明显加快,今年以来信贷增长也出现大幅提速。5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3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比去年同期高4.4个百分点,比央行16%的预定目标高3.1个百分点。 同时,随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步伐的加快,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银行的放贷能力和贷款意愿随之提高。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比去年同期高3.6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1~5月,新增贷款累计高达1.78万亿元,已超过全年信贷调控目标的70%。 在这种货币流动性偏大、信贷偏松、融资成本偏低的金融环境下,投资资金来源较为充足。1~5月,我国投资贷款资金总额达到6760.6亿元,同比增长24.1%,增幅同比提高10.4个百分点。货币信贷投放过快推动了投资的高速增长。 2.土地供应调控措施执行不力 土地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闸门之一,然而在土地问题上中央与地方利益取向并不一致,使得土地调控政策执行明显不力。当前,各地不遗余力地加快城市建设,而城市建设主要依托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土地出让收入的地位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很多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其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从土地开发情况来看,各类开发面积指标呈现全面加快的态势。1~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开发土地面积87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2%,而上年同期为下降7.2%;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累计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2.8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0.9%,增幅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3.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不减 目前的财税体制以及政绩考核机制等因素,使得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不减。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加快结构调整,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开工,一些加快产业升级的重大项目陆续上马。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地方不顾资源支撑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盲目追求增长速度,用行政力量推动投资增长,“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劲头很大。1~5月,地方项目投资增速高达31.3%,比中央项目高出8.6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至89.3%,同比提高了0.6个百分点。从地区来看,1~5月,城镇投资增速超过40%的省份有7个,其中,吉林、内蒙古、安徽投资增速在50%~56%之间,而河南、福建、青海、河北投资增速在43%~46%之间;中部地区8省投资平均增速高达41.2%,全部在30%以上。地方投资已成为推动新一轮投资扩张的主导力量,地方政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投资收益增长较快 目前,我国企业效益不断改善,一方面增加了企业投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投资意愿。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294亿元,同比增长25.5%,增幅同比提高9.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8.31,比去年同期提高13.87点。同时,企业效益改善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1~5月,全国财政收入达到16631亿元,同比增长22.8%,同比增收3088亿元,财政收入状况良好加大政府投资能力。 5.供给条件明显改善 以往投资高速增长受到供给条件的瓶颈制约,2004年的投资高速增长导致我国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目前,资源、原材料、能源、电力等短缺状况改善,影响经济运行的约束因素也正在得到缓解。5月末,全社会煤炭库存为1.42亿吨,其中直供电厂的煤是2700万吨。这一库存量可供电厂18天使用,超出10天左右的正常库存水平。另一方面,除了云南、广东等少数省份仍存在春夏用电高峰时期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外,其他省份的供电情况都得到有效缓解。同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也开始出现下降。当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将维持高增长 2006年下半年,资金来源、体制因素、政治周期、外需环境等方面都将推动投资快速增长。今年以来,针对货币信贷供应过于宽松,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高等问题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成为抑制投资增速的唯一重要因素。但是调控政策能否落实到位,特别是地方政府成为投资增速能否回落的关键。 1.投资资金来源充裕 2005年,我国国民储蓄率已经高达47.9%,今年以来储蓄余额继续大幅增加,5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增幅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高储蓄率不仅为投资提供了资金来源,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压力,内在地要求形成更多的投资,以避免因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而导致总产出水平的下降和银行运行出现问题。同时,企业实现利润增幅加快,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自有资金进一步增加。高盈利使企业积聚了大量自有资金,这成为投资快速增长的基础。1~5月的投资资金来源中,企业自筹资金增速最快,高达37.9%;自筹资金比重最高,占资金来源总额的54.5%,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 2.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仍很强 目前,我国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土地、能源和其他紧缺资源、资金等难以通过市场价格变化反映其稀缺程度,这就助长了资源、资金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我国存在的“官本位”制、行政手段配置、协调和管理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投资的盲目高增长。各地政府通过大上投资项目实现GDP的高增长,却忽视了社会发展、资源约束以及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此外,间接税为主的财税体制使政府工作产生重投资、轻消费的利益偏向。这种依据企业生产规模征税的增值税、营业税等间接税为政府税收主要来源,客观上刺激各地政府不计成本、不顾风险、不惜资源和环境代价地追求投资和生产规模扩张。高投资的体制性根源短期内不会发生转变,因而投资增速难以回落。 3.“十一五”规划项目逐步启动 规划周期和政治周期对投资的影响较大。按照我国的惯例,五年计划启动年和地方政府换届年均是上项目、增投资的有利时机,特别在下半年,“十一五”规划的主要项目开始启动时,将会进一步增加投资规模;同时,地方政府集中换届效应将引发地方政府投资的较快增长。因此,受政治周期因素的支持,投资增长不会大幅回落。 4.外需旺盛推动投资-出口循环 2006年,世界经济出现了加快增长的趋势,美、日、欧等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前景良好,全球通货膨胀压力有所上升,但仍在可控范围内,我国外部需求旺盛,国际经济环境较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6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达到4.9%,略好于上年。美国经济增长3.4%,仍为七国集团中增幅最高的国家。欧元区经济增长2%,日本经济有望增长2.8%。另一方面,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小幅温和波动,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有限,不会对出口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因此,目前我国仍将保持投资-出口增长循环,出口带动投资增长的动力不会减弱。 5.抑制投资增长关键在地方政府 对于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国家采取了有针对性、微调、预调的政策措施。建设部等九部委根据“国六条”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调整房地产结构的调控政策。央行先后上调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两次定向发行央行票据、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点等措施收紧货币流动性。国家发改委向十一大产能过剩行业“定点”发出调控方案;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意见》,提出了全面清理新开工项目,严格审查各类拟建项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土地管理,从严控制基本建设贷款投放,严格限制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切实规范各类招商引资活动等六大调控措施,以期遏制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当然,上述调控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各级政府能否有效落实政策。 综上述分析,今年我国投资将保持高速增长,增幅将超过上年。初步预计,2006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5%,全年增长27%左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