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房维中:统一认识 宏观调控应该由温和转向严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 16:43 《中国经济报告》杂志

  ◎ 房维中

  今年以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按照2006年国家计划,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8%,金融机构新增贷款2.5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16%。从1、2月份开始,经济运行就远远偏离了计划的预期目标。

  1-2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6%,新开工项目1.17万个,这些项目的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33.4%。前两个月新增贷款7500亿元,占到全年新增贷款预期目标的30%。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8.8%,比预期目标高出2.8个百分点。投资与信贷出现了过快增长的势头。

  1-3月,统计数字显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加快,增幅达到29.8%;新开工项目3.34万个,这些项目的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42%。1-3月新增贷款1.26万亿元,占全年新增贷款预期目标的50%,同比多增5193亿元,增幅达70%。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继续保持18.8%的增速。至此,人民银行自4月28日起把银行贷款利率提高了0.27个百分点,实属微调。

  4月份的统计数字显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高速增长,1-4月同比增长29.6%;新开工项目达到4.9万个,这些项目的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32.2%。同期新增贷款1.57万亿元,占全年预期目标的63%; 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达到18.9%。

  5月份的统计数字显示,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了30.3%,投资增幅超过35%的省份有14个;新开工项目6.7万个,这些项目的计划总投资达到2.6万亿元,增长23.6%,新开工项目的计划总投资增幅超过50%的省份有12个。5月末,施工项目达到13.3万个,同比增加2.2万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达到15万亿元,同比增长26.9%。同期新增贷款1.78万亿元,占全年预期目标的71.3%,同比多增7939亿元,增幅为80%。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9.1%。至此,国家发改委、

国土资源部
银监会
于6月13日发出《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意见》;人民银行6月16日宣布自7月5日起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仍属温和。

  以上这些事实说明什么?

  第一,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是强劲的,从1月持续到5月,而且会持续强劲增长下去。这种过快的增长是一些地方在“十一五”开局之年脱离国家“十一五”规划指针掀起的新一轮大干快上的产物。

  第二,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扩张增加盈利的动力强,造成银行信贷偏松,助长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膨胀。

  第三,迄今为止,宏观调控所采取的措施,都是属于微调性质的,属于警示性的,不足以抑制住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和银行贷款的过多投放,建设规模不是有所收敛而是越来越大。

  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的规律,第一、第二季度投资控制不住,新开工项目大幅度增加,下半年的投资就欲罢不能,难以控制。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长12%,第一季度增长27.8%,上半年增长31.1%,全年增长27.7%。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长12%,第一季度增长43%,上半年增长28.6%,全年增长26.6%。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长16%,第一季度增长22.8%,上半年增长25.4%,全年增长25.7%。这都是在宏观调控的情况下实现的,但都说明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够。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银行信贷投放过多,有什么危害?

  最大的危害是造成生产能力的大量重复建设,加剧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如果“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控制不住新开工项目,控制不住建设规模,整个的“十一五”规划部署将被打乱,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转变增长方式等等预期都将落空。

  随之而来的是金融风险加大,大量的贷款会因到期收不回来形成呆账和坏账。

  由于投资规模过大,造成钢材、水泥等的需求量增加,钢材价格由下降转为上升,一些需要淘汰和限制生产的钢铁企业又把设备开动起来,造成生产的更大盲目性。

  由于重化工业的盲目扩张,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也随之增大。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建设

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愿望也将落空。今年一季度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15.97%,其中煤炭消费总量增长了15.57%,就是一个警示。

  这些说明,能不能控制住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控制住银行信贷规模过大,关系到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和2006年计划能不能顺利实现和经济社会发展能不能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现在时间已经过半。用微调的办法已经难以遏制投资和信贷的过多过快增长,需要经过周密的讨论,权衡利弊,化解一些思想障碍,协调好各方面利益的关系,制定出果断而又强有力的区别对待的措施,使宏观调控由温和转向严厉。在这里,至关重要的是使人们对当前存在问题的严重性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对要不要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和2006年计划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对局部利益要不要服从全局利益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解决了认识问题,下定了决心,办法也就产生出来了,有了办法也就能够得以顺利实施。不认为当前存在的问题有什么严重性,不认为国家计划规定的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必须努力争取实现和确保实现,不认为国家宏观调控必须有一个量的规定性作为遵循,不认为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全局的利益,那就只能迁就现状,能调到什么程度就调到什么程度,谈不上什么采取果断而强有力的措施。“上马容易下马难”。今年不下决心把一些建设项目特别是准备上马的重化工项目压下来,不对银行贷款釜底抽薪,不对土地供应采取更加严厉措施,等到它们都开起工来,张开嘴巴要资金、要能源和资源吃,那时再调控就更难了。在现实情况下的宏观调控,采取经济的办法固然重要,但行政的办法不可不用。特别是对待地方政府的越位和错位行为以及违规操作行为,采取行政和法律的手段是必要的。地方政府不得打赤字预算,不得欠债搞形象工程,不得为企业贷款担保,这些都必须坚守。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