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投资教育回报丰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6日 21:07 证券日报

  吴德仁

  近日,某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面对媒体谈到“教育产业将允许合理利润”时,不愿掩饰心中的喜悦:“如果做得好的话,利润应该在40%以上。”

  市场容量巨大

  尽管教育产业还存在种种问题,但未来教育产业的前景依然诱人。

  首先可以从居民的教育投资角度考量。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有6万亿元。近年政府采取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措施,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居民普遍持有在未来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高支出预期。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经济景气中心居民储蓄意愿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储蓄的10%准备用于教育。另有调查表明,城乡居民储蓄的20%~30%准备投资于下一代教育。因此,未来中国居民准备在教育上的投入将非常巨大。

  从教育带动相关产业看,教育将拉动一个巨大的市场。我国各级各类普通和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已达3.1亿人,考虑到在校生吃、喝、住、用、穿、玩等一系列消费,教育将带动一个巨大的市场。因此,不久前中央做出决定,把教育发展作为推动下一个经济高潮发展的动力,是可以理解的。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民办学校比例较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过半是私立大学,私立中小学占10%左右形成较大反差。只要国家政策得力,未来民办教育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投资模式

  我国的民办教育目前有四类学校:民办高校、民办中小学、民办幼儿园、各类培训学校。其中以民办中小学及各类培训机构最多。两年前的统计,全国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共计6万余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共1274所;民办中等专业学校1036所;民办职业中学689所;民办普通中学(初中):1702所;民办小学:1806所;民办中小学校的数量仅占全国中小学总数的0.5%左右;民办幼儿园25000余所。其余均为各类培训机构。全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在校生总数约1066万。

  从目前的情况看,民办教育机构的投资方式(各种短期培训机构除外)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民办公助式”:政府将一些经营较差的公立学校,通过实验的方式,给予学校很大的自主权,实行民办的经营方式。在北京、上海这种模式较多见;二是“多渠道股份投资模式”:政府以外的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投资办学。包括企业办学,有实力的个体经营者办学,有条件的专家、学者个人融资办学等。这种模式在沿海较富裕的地区很常见;三是“教育储备金模式”:学生入学时,向学生家长收取高额储备基金。基金的利息或经营收益用于学校的运做。学生毕业或离校时,学校将储备基金如数退还给学生家长。这种模式主要出现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

  这些模式只是与现有条件下的产物。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相应法规的健全,投资模式将变得更加成熟。

  成本、纳税和收费

  学校的成本构成和如何收取办学成本是一个重要问题。民办教育的成本构成有五个:(1)民办教育的一次、再次、多次的基建投资;(2)已有设备的更新和折旧维持性投入;(3)经常的办公费用;(4)教职工的工资和福利;(5)由于生源不稳定等因素引起的持续性投入。有这么多的构成,怎么收取成本?要讲究科学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思想。应当根据办学的实际付出的成本,结合社会和家庭的接受能力和可承受的水平来确定收费问题,要体现出社会教育成本和个别教育成本的不同。对不同的学校由于办学目标、方向、特点、质量、条件不同,可以收取不同标准的费用,对社会实行低价位的符合教育成本的有偿服务,目的是更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成本和收费是两回事。确定全价、半价、折价收取后,要考虑成本、质量、需求、承受能力,也就是说,定价牵扯这四个因素。

  关于税收政策问题。现在国家的税种是17种,营业税是行为税,不管赢利与否,都要收。但现在,国家对教育是免收。这也是有国际惯例的,美国营业税收8%,对民办学校可以低到只收1%;我国有的地方也有自己对教育的地方性优惠政策,例如,浙江政府有“企业利用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办学的,与其投资额对应的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由同级财政列支予以返还全额用于办学的规定。

  另一方面,看你是办哪一个层次的教育机构,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是利用还是不利用公立学校的资源,利用到怎样的程度,都是决定投资多少的因素。最后,办学对举办者的素质应该有一定的要求,他应该是一个懂教育的经营人才,也是一个会经营的教育家,这是民办教育举办者的个人智力投入。和其他行业一样,民办教育的也需要规模化。而规模化的形成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教育行业按照产业的规律发展。迫于生存压力,2001年部分企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01年,广州著名的信孚教育集团完成了一次人事变动,聘请

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王卫东博士出任集团总经理,王成为国内第一位教育职业经理人。   

  政府补贴民办教育?

  教育应不应该产业化?或者说是不是应该由市场导向?对此是有不同认识的。吴敬琏认为,民办学校打破了学校一律由官办的老规矩,是一件大好事。但他“对当今十分走红的‘实现教育产业化’”表示疑虑。他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一提法多少有点古怪,因为按现代经济学的分类,教育机构本来就和服务业乃至行政机构一样,属于第三产业,不需要再来一个‘产业化’。”在产业化的口号下,有一种把教育活动一概变成赢利活动的主张,这是不妥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无疑是一种产业,它是生产人力资本的产业。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生产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接受教育是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今天中国教育的产业化不是过分,而是不足;不是要限制,而是要由政府来补贴,以鼓励更多的人投资教育。也就是说,公民个人投资教育不仅是合法的,而且还应该获得一定的优惠政策。

  很显然,当前办教育不仅能赚钱,而且可以带来大大超过平均资本收益率的回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